竇叔蒙(?年—?年),浙東人,唐代潮汐學家、地理學家。

Quick Facts 竇叔蒙, 出生 ...
竇叔蒙
出生唐朝浙東
國籍唐朝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地理學潮汐學
受影響自王充
施影響於俞思謙
Close

著作

他的《海濤志》(又稱《海嶠志》)約成文於大曆年間,全文保存在清俞思謙的《海潮輯說》一書中,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潮汐專篇。全文分成因、濤歷、濤日時、濤期、朔望體象和春秋仲濤漲解六章[1][2]

  • 第一章為總論,主要論述潮汐形成的原因。指出:地球的海洋潮汐現象和月亮之間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3]
  • 第二章為論濤數(濤歷),主要論述海洋潮汐漲落循環規律,對一個朔望月里潮汐與月亮的對應變化作了生動描述。
  • 第三章為論濤時,主要講述對高低潮時的推算方法,並為此建立了一種科學而且獨具特色的圖表法。
  • 第四章為論濤期,主要講述了海洋潮汐在一日之內、一月之內、一年之內的變化情況。指出海洋潮汐的大小和升降時刻每日每月都有不同[4]
  • 第五章論朔望體象。
  • 第六章論春秋仲濤解,進一步闡述一年之內出現大潮的問題[5]

竇叔蒙繼承東漢王充「濤之起也,隨月盛衰」的理論,明確提出了「潮汐作濤,必符於月」的同步原理[6]。此外,他利用中國古代天文歷算方法進行潮時的推算,推得28992644日中潮汐次數為56021944。由此可見潮汐周期為12小時25分12秒,這個數字與現在通用的半日潮周期數字相差很小;為使理論潮時推算的成果便於運用,他繪製了濤時推算圖,依據舊曆日期和推算圖,即可演算當日高潮時辰[7]

該潮汐圖表比現存歐洲最早的「倫敦橋漲潮時間表」要早400多年[8];論述了正規半日潮區的潮汐日、月、年周期:一日之內有兩個潮汐周期(「一晦一明,再潮再汐」),一朔望月內有兩次大、小潮(「一朔一望,載盈載虛」),一年內也有兩次大潮和小潮(「一春一秋,再漲再縮」);根據日、月在天球視運動的差異,推算出春季大潮和秋季大潮發生的時間,從而實際上闡述了分點潮[9]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