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特·貝尼施(Günter Behnisch,1922年6月12日—2010年7月12日)是一位德國建築師,出生於德累斯頓附近的洛克維茨。二戰期間,他成為德國最年輕的潛艇指揮官之一。之後,貝尼施成為代表解構主義的最著名建築師之一。其傑作包括慕尼黑的奧林匹克公園和波恩的西德新聯邦大廈。
早年生活
貝尼施出生在德累斯頓附近的洛克維茨,在三個孩子中排行第二。[1]他就讀了許多學校,因為他父親是社會民主黨黨員,被納粹新政府逮捕、解僱並發配到開姆尼茨。[1]
1939年,17歲的貝尼施自願加入納粹德國海軍,這比義務勞動或軍隊徵兵要更輕鬆。[1]他最終成為U型潛艇的軍官,並在U-952上服役。1944年10月,當他接管U-2337時,他是最年輕的U型潛艇指揮官之一。[2]二戰結束時,他率潛艇向英國投降,並成為諾森伯蘭郡費瑟斯通城堡的戰俘。[1]
貝尼施最初接受的是瓦工培訓,[1]後於1947年進入斯圖加特大學學習建築。[3]從1967到1987年,他在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擔任建築/建築設計和工業建築技術的教授。[4]
建築師生涯
1952年,他在斯圖加特建立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來源請求]該事務所於1966年改為貝尼施與夥伴。
1967年,金特·貝尼施的建築公司被選中,為慕尼黑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運動休閒區制定綜合總體規劃。[5]該地區被稱為奧林匹克公園,包含了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6]體育場的張拉結構是與建築師兼工程師弗萊·奧托合作開發的。貝尼施最著名的建築之一是位於西德首都波恩的新聯邦大廈。雖然他在1973年就贏得了建築設計比賽,但直到1987年才開始施工,在1992年竣工。[3]
他的兒子斯特凡·貝尼施於1989年成立了一家獨立公司貝尼施建築師。
主要作品(精選)
- 1967-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7]
- 1984-1987年:德國艾希施泰特的艾希施泰滕-英戈爾施塔特天主教大學中央圖書館
- 1984-1990年:德國法蘭克福通信博物館
- 1985-1987年:德國斯圖加特大學HYSOLAR-Building
- 1987-1992年:德國波恩的德國議會全體會議廳(德國聯邦議院)[8]
- 1993-2005年:柏林市中心的藝術學院大樓,即阿德龍飯店擴建的六層玻璃結構[9][10]
- 1997年:德國斯圖加特的國家清算銀行-支票賬戶(State Clearing Bank – Landesgirokasse)[11]
- 1998年:德國紐倫堡機場控制塔[12]
- 1998-2002年:德國漢諾威的北德意志州立銀行[13]
- 1999年:德國施塔恩貝格湖畔貝恩里德的幻想博物館
- 2003年:美國坎布里奇的健贊中心[14]
- 2005年:加拿大多倫多的細胞與生物分子研究中心(Centre for Cellular and Biomolecular Research)[1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