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賣,又寫作燒麥捎賣稍麥稍美燒梅[1]肖米、又稱乾蒸鬼蓬頭[2],是一種以燙麵(以開水和成的半熟麵團)為皮帶餡上籠蒸熟的小食。傳說起源於元代北京,一說呼和浩特。現在,燒賣在中國大陸內地(包括內蒙古北京東北天津山西山東湖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3]中國大陸特別行政區(包括香港澳門),及日本韓國臺灣越南等東亞及東南亞各地均可見到各種風味的燒賣。

Quick Facts 別稱, 起源地 ...
中式燒賣
別稱稍麥、燒麥、捎賣、稍美、乾蒸、燒梅[1]、肖米、鬼蓬頭[2]
起源地中國
主要成分調味豬肉末,羊肉切碎,香菇,梘水面
菜品變種Siomay
Close
廣東燒賣
內蒙古呼和浩特稍麥
武漢重油燒梅,餡料主要為糯米和胡椒

燒賣用溫水和麵(燙麵),其後再加入冷水和麵,以增加成型能力。麵團用稍美棰(一種中間粗兩頭有把類似棒槌的特殊擀麵杖)擀開,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邊如同花邊。中間放餡,並不用手包,由下向上一提即可成型。蒸熟。形若杯,底為圓,腰收細,頂部開口為花邊。大小通常約直徑1寸,以一口吃完為標準。 燒賣的材料:魚肉,豬肉,蝦,雲吞皮等

命名

燒賣及其他與之諧音的名稱的來由有多種説法,沒有定論。

燒賣

關於燒賣的記載包括有《揚州畫舫錄》、《桐橋椅棹錄》,清朝《金瓶梅詞話》有「桃花燒賣」的記述[4]清朝著名食譜《調鼎集》亦有收集菜式如「葷餡燒賣」、「豆沙燒賣」、「油糖燒賣」等。

捎賣

1937年成書的《綏遠通誌稿》載:「惟(歸化,即呼和浩特)市內所售捎賣一種,則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帶賣之。俗語謂'附帶'為捎,故稱捎賣。且歸化捎賣,自昔馳名遠近。外縣或外埠亦有仿製以為業者。而風味稍遜矣。」

燒麥

傳說清光緒回族馬玉亮在河南南陽創製燒麥。初名撮子包,因感不雅,又因其邊與將熟的麥穗相似,遂改名為「燒麥」。[5]

稍麥

明代史料記載「北方麥子在四五月間,麥稍有一層白霜」[6]。而稍麥在製作收口處,也有好似白霜的麵粉,故而得名。

初,高麗出版的漢語學習書籍《朴通事》上冊記有元朝首都大都有販熟食「素酸餡稍麥」,《朴通事諺解》內註解解釋其為「以麥麵製成薄片,包肉蒸熟,與湯食之,方言謂之稍麥」。在清代乾隆年間,楊米仁在《都門竹枝詞》中有「稍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的詩句。民間也有傳説,「皮薄肉實切碎肉,當頂撮細似線稍系,故曰稍麥」。

捎美

陝西也稱其為捎美,陝西人薛寶辰在西北食譜《素食說略》中記載,「以生麵捻餅,置豆粉上,以碗推其邊使薄,實以髮菜、蔬筍,撮合蒸之,曰捎美」[7]

燒梅

湖北武漢附近稱「燒梅」。據說是因為燒賣皮是用走槌擀出形似梅花的邊,蒸出來如同一朵朵綻放的梅花,所以稱作「燒梅」。[8]

紗帽

燒賣傳至江蘇浙江一帶,吳語借音而改漢字寫為紗帽。當地人其後又附會詞源,《嘉定縣續志》中記載,「以麵為之,邊薄底厚,實以肉餡,蒸熟即食,最佳。因形如紗帽,故名。」


各地燒賣

在燒麥的原產地中國北方,燒麥的餡料以肉類為主,傳到南方之後,糯米成了主料。在海外,因為受到香港移民及港式飲茶文化的影響[9],幾乎全部的燒賣都是廣式,廣式燒賣亦早成為西方人普遍認知的品種。日本的燒賣也以廣式為主。

塞北燒賣

呼和浩特在清代直至1930年代都是商貿集散地,此地有山西商人、回民商人。「稍麥」據說自此地流行。北京舊時前門附近的稍美(燒賣)館掛「歸化城稍美」的招牌,以示源流。[10]:87[11]

羊肉或者其他肉類為主餡,不加糯米。最經典的餡料是羊肉和大蔥的蔥白。內蒙古呼和浩特麥香村山西大同市鳳臨閣等處的燒麥都是遠近聞名。

江浙燒賣

Thumb
嘉興斜西街筍丁鮮肉燒麥
  • 糯米燒賣
    以糯米為主餡,可在其中加入切碎的豬肉,牛肉,蝦,白菜,香菇,以及其它。
  • 筍丁鮮肉燒賣
    以冬筍和肉丁作餡。筍丁鮮肉燒賣源自嘉興,近年在杭州地區開始流行起來[12]
  • 羊肉燒賣
    以羊肉作為主餡[13]
  • 下沙燒賣
    浦東南匯地區點心,以豬皮凍,筍丁和鮮肉製成,有江南湯包的口感。

湖北燒梅

湖北地區普遍稱燒賣為燒梅。比其他地區的燒賣個頭更大,更軟,以重油、胡椒味為特色,基本材料為糯米、肉丁、香菇等。[1]

江西燒賣

蛋肉燒賣以蛋和豬肉作餡料。

廣東燒賣

Thumb
蟹子燒賣
Thumb
香港街頭售賣燒賣的小食店

廣東飲茶吃的點心中,包含了燒賣。

廣式燒賣一般比較小,長度不過2厘米,1個小籠子內可以放下3至4顆,款式多樣,常見的有:

  • 乾蒸燒賣
    簡稱「乾蒸」,又稱「蝦肉燒賣」,以切碎豬肉肥豬肉蝦肉為主要餡料,用鮮黃色的薄皮包裹,1990年代開始流行在燒賣上加一點蟹黃來點綴,製而成。為節省成本,現多以蟹子,甚至紅蘿蔔取代蟹黃。
  • 三星燒賣
    乾蒸燒賣的豬肉餡上分別放上冬菇豬肚和蝦肉,每籠每種各1顆。
  • 黃沙豬膶燒賣
    乾蒸燒賣的豬肉餡上加上豬肝蒸製而成。現時很少茶樓供應,只有一些老茶樓如蓮香樓有售。
  • 牛肉燒賣
    牛肉燒賣又叫牛肉丸,將切碎牛肉,製成球狀,用白色的薄皮包裹去蒸而後出售,通常1籠1碟2個,部分會有3個,在蒸製過程中,有些茶樓會再在上面上加上1顆青豆
  • 鵪鶉蛋燒賣
    餡料是碎豬肉、蝦肉,上面有1粒去殼熟鵪鶉蛋
  • 素燒賣
    把蘿蔔、馬蹄、豆腐乾切碎搞拌至完全混合,再加入燕麥、粟米粉調味,搓成小團,再以雲吞皮包裹並捏成燒賣狀,蒸10至12分鐘即可。

香港燒賣

魚肉燒賣,又稱魚蓉燒賣[14]香港的傳統街頭小食之一,體積較一般燒賣細小,主要餡料是碎魚肉,用黃色的雲吞皮包裹蒸成,可以用竹籤串起來進食,通常蘸豉油辣椒油來吃[15]。 香港更有網民於2020年成立香港燒賣關注組[16]

日本燒賣

Thumb
日式燒賣

廣東人鮑棠於1881年在橫濱開設餐廳「博雅亭」,其第二代傳人鮑博公將燒賣口味本地化,開創日本燒賣(焼売シウマイ siumai),並大量生産銷售。

橫濱燒賣

1908年開業的崎陽軒日語崎陽軒原為初代橫濱站(現櫻木町站)內一家兼賣食品的商店,後來與橫濱中華街的廚師吳遇孫改良配方,使用豬肉、乾帆立貝柱、鹽、砂糖、胡椒製作。為方便在列車上通食而將其縮小,最大特色是冷掉仍然好吃,口碑載道之下成為橫濱名物。

澳洲燒賣

Dim Sim (點心)

廣東人William Chan Wing Young於1940年代移居澳洲墨爾本,並以工廠式生産燒賣,稱之為「dim sim(點心)」,主要用料是豬肉和椰菜,也有素食版本,有比較厚的外皮。

1949年Ken Cheng在南墨爾本以推車形式售賣自家製作的dim sim,後來開店名為「Dim Sims」,他們的dim sim外型比較像肉包[17]

基隆燒賣

通常寫做燒邁,是台灣最北城市基隆特有的燒賣,大小是港式燒賣兩倍,以豬肉、魚漿、油蔥為主要原料,通常搭配基隆特有的馬露醬食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