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學名:Neisseria gonorrhoeae奈瑟氏球菌)又稱淋病雙球菌淋病奈瑟菌,是導致淋病的病原菌,和腦膜炎奈瑟菌同屬於革蘭氏陰性奈瑟菌屬。淋球菌為好氧細菌,不具備移動性成雙排列。實驗室中一般在巧克力細菌培養基(成分為高壓加熱的血瓊脂)上培養淋球菌,以滿足其複雜的營養需要;加入二氧化碳可加速其生長。[1]

Quick Facts 淋球菌, 科學分類 ...
淋球菌
Thumb
淋病奈瑟菌
科學分類 編輯
域: 細菌域 Bacteria
門: 假單胞菌門 Pseudomonadota
綱: β-變形菌綱 Betaproteobacteria
目: 奈瑟菌目 Neisseriales
科: 奈瑟菌科 Neisseriaceae
屬: 奈瑟菌屬 Neisseria
種:
淋球菌 N. gonorrhoeae
二名法
Neisseria gonorrhoeae
(Zopf, 1885) Trevisan, 1885
模式菌株
ATCC 19424 = CCUG 26876 = CIP 79.18 = DSM 9188 = NCTC 8375
異名

Gonococcus

Close

致病性

淋球菌只感染人類,通過口交、肛交與陰道性行為傳播。[2]菌毛黏附到生殖道、尿道、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細胞,僅100對細菌就能引發感染。越過上皮細胞後,淋球菌主要通過胞吞作用進入中性粒細胞內生長繁殖,並分泌過氧化氫酶對抗中性粒細胞的免疫反應。[3][4] 淋球菌還可以分泌蛋白酶溶解抗體凝集物,從吞噬作用中存活。[1]

男性被淋球菌感染的風險顯著低於女性,但症狀比女性更為嚴重,往往引發急性尿道炎,伴隨排尿困難和劇烈疼痛,且有機會罹患前列腺癌[1][5] 在感染淋球菌的女性中,50%人群不出現明顯症狀。淋球菌無法附着於陰道細胞上,相對地,它們小概率可以通過子宮頸進入子宮內,引發骨盆腔發炎[1][6]

在分娩過程中,從產道感染淋球菌的新生兒還會患結膜炎,病情在2~5天內發作。[3] 對於確診的新生兒,應在一小時內使用抗生素(如紅黴素)眼膏進行預防。[7] 硝酸銀溶液雖然有抗菌效果,但本身也可能造成結膜炎,因此一般情況下不再使用。[8]

治療

淋病青黴素四環素紅黴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有抵抗力,現在常用頭孢曲松鈉(ceftriaxone)(第三代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 )、阿奇黴素多西環素進行治療。[1] 由於淋球菌表面抗原的高頻突變,人體對淋球菌不形成長期特異性免疫,因此被感染過的人依然可能多次重複感染。[1][9]菌株繁多,疫苗的研發也未有突破。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依然是進行安全性行為。

懷疑收到淋球菌感染的病人,也應接受衣原體(Chlamydia)檢測,因為淋球菌可能激活休眠中的衣原體,造成協同感染。[10]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