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奖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哈諾夫思想自由獎(英語:Sakharov Prize for Freedom of Thought,簡稱沙哈諾夫獎),得名自俄羅斯著名物理學家、異議人士及197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安德烈·沙哈諾夫,1988年12月由歐洲議會設立,表揚奉獻己力捍衛人權及思想自由的個人和組織[1]。歐盟外交事務委員會和發展委員會擬訂入圍名單後,十月宣佈得主[2]。自2010年起,得主可獲得5萬歐元的獎金[2]。
「沙哈諾夫獎」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薩哈羅夫思想自由獎 |
臺灣 | 沙卡洛夫思想自由獎 |
港澳 | 沙哈諾夫思想自由獎 |
沙哈諾夫獎於每年約12月10日頒發,這天正是聯合國大會於1948年宣佈《世界人權宣言》正式生效的日子,也是慶祝因此而訂立的國際人權日之時。沙哈諾夫獎也被認為是捍衛人權領域中最具有榮譽的一項獎勵。[3]
年分 | 得主 | 國家 | 簡介 | 參考資料 |
---|---|---|---|---|
1988年 | 納爾遜·曼德拉 | 南非 | 反種族隔離運動家,後為南非總統 | [4] |
安納托利·馬爾慶科(追授) | 蘇聯 | 蘇聯異己人士、作家及人權運動家 | ||
1989年 | 亞歷山大·杜布切克 | 捷克斯洛伐克 | 斯洛伐克政治家,曾在布拉格之春期間試圖改革政權 | [4] |
1990年 | 昂山素姬 | 緬甸聯邦 | 在野黨政治家、前緬甸全國民主聯盟秘書長 | [5] |
1991年 | 亞當·德馬希 | 南斯拉夫 | 政治家、長年政治犯 | [4] |
1992年 | 五月廣場的母親 | 阿根廷 | 阿根廷母親所聯合組成的組織,其子女於骯髒戰爭期間失蹤 | [5] |
1993年 | 《解放報》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大眾報章媒體,波斯尼亞戰爭期間,位在薩拉熱窩的辦公大樓被毀後仍持續出版 | [5] |
1994年 | 塔思利瑪·娜絲琳 | 孟加拉 | 前醫生、女權主義作家 | [5] |
1995年 | 莉拉·薩娜 | 土耳其 | 土耳其東部的庫爾德裔女性政治家,因在土耳其議會內說庫爾德母語而被監禁10年 | [4] |
1996年 | 魏京生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國民主運動家 | [5] |
1997年 | 薩莉瑪·葛沙莉 | 阿爾及利亞 | 阿爾及利亞記者、作家,女權、人權及民主運動家 | [5] |
1998年 | 易卜拉欣·魯戈瓦 |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 阿爾巴尼亞裔政治家、科索沃首任總統 | [4] |
1999年 | 沙納納·古斯芒 | 東帝汶 | 前游擊隊員,東帝汶首任總統 | [6] |
2000年 | ¡Basta Ya! | 西班牙 | 聯合各種不同政治立場之個人對抗恐怖主義的組織 | [7] |
2001年 | 努麗特·佩萊德-埃勒漢南 | 以色列 | 和平運動家 | [4] |
艾薩特·加沙維 | 巴勒斯坦 | 作家,多次被以色列政府以「政治活動」為由逮捕 | ||
唐·薩卡利亞斯·康文和 | 安哥拉 | 大主教、和平運動者 | ||
2002年 | 奧斯瓦多·巴亞 | 古巴 | 政治運動家、異議人士 | [8] |
2003年 | 科菲·安南 | 加納 | 諾貝爾獎得主、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 | [4] |
聯合國 | — | |||
2004年 | 白俄羅斯記者協會 | 白俄羅斯 | 非政府組織,旨在保障言論自由及接收與發佈資訊的權利、推動新聞業職業準則 | [9] |
2005年 | 白衣女士 | 古巴 | 反對黨運動,由入獄異己人士的親屬組成 | [10] |
無國界記者 | — | 無政府組織,旨在擁護新聞自由;總部位在法國 | ||
豪瓦·易卜拉欣 | 尼日利亞 | 人權律師 | ||
2006年 | 亞歷山大·米林克維奇 | 白俄羅斯 | 政治家,2006年總統選舉由白俄羅斯聯合民主力量提名為反對黨聯合候選人 | [11] |
2007年 | 薩利赫·默罕默德·鄂圖曼 | 蘇丹 | 人權律師 | [5] |
2008年 | 胡佳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愛滋病維權人士 | [12] |
2009年 | 紀念 | 俄羅斯 | 國際公民權利和歷史團體 | [13] |
2010年 | 吉列爾莫·法里尼亞斯 | 古巴 | 醫生、記者和政治異議人士 | [14] |
2011年 | 阿斯瑪·馬夫茲 | 埃及 | 五位來自阿拉伯國家的爭取自由和人權的代表 | [15] |
阿買得·撒努西 | 利比亞 | |||
拉贊·扎伊多納 | 敘利亞 | |||
阿里·法扎特 | ||||
穆罕默德·布瓦吉吉(追授) | 突尼西亞 | |||
2012年 | 賈法·帕納西 | 伊朗 | 電影導演 | [16][17] |
納斯林·索托德 | 人權律師 | |||
2013年 | 馬拉拉 | 巴基斯坦 | 女權運動家 | [18] |
2014年 | 德尼·慕克維格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救治在戰爭中被強姦的婦女 | [19] |
2015年 | 拉伊夫·巴達維 | 沙地阿拉伯 | 博客作家、社會活動家 | [20] |
2016年 | 納迪亞·穆拉德 | 伊拉克 | 雅茲迪人權活動家、曾被伊斯蘭國囚禁 | [21] |
拉米亞·阿吉·巴莎爾 | ||||
2017年 | 委內瑞拉反對派 | 委內瑞拉 | 由委內瑞拉學生和政治人物組成 | [22] |
2018年 | 奧列格·先佐夫 | 烏克蘭 | 電影導演,是在俄羅斯和世界各地舉行的釋放政治犯的鬥爭的象徵 | [23] |
2019年 | 伊力哈木·土赫提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國維吾爾族政治犯 | [24] |
2020年 | 斯維特蘭娜·格奧爾基耶娃·季哈諾夫斯卡婭 | 白俄羅斯 | 白俄羅斯協調委員會領導者 | [25] |
2021年 | 阿列克謝·阿納托利耶維奇·納瓦爾尼 | 俄羅斯 | 反對派政治家和反腐敗活動家 | [26] |
2022年 | 烏克蘭人民 | 烏克蘭 | 在俄羅斯入侵之下「保護民主、自由與法治的烏克蘭人民[27] | [28] |
2023年 | 瑪莎·阿米尼(追授) 女性、生命、自由運動 |
伊朗 | 瑪莎·阿米尼之死引發時常使用「女性、生命、自由」為口號的大規模示威 | [29] |
2024年 | 瑪麗亞·科里納·馬查多 | 委內瑞拉 | 反對派政客 | |
埃德蒙多·龔薩雷茲·烏魯蒂亞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