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ng6佛教經典的總集,簡稱為zong6佛教道教的經典曰「zong6」),又稱為一切經梵語Tripitaka。有很多個版本,比如乾隆藏嘉興藏等,按使用文字可分為漢文藏文巴利語三大體系,這些大藏經又被翻譯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滿文等。

Quick Facts 漢語名稱, 繁體字 ...
大藏經
漢語名稱
繁體字 大藏經
簡化字 大藏经
越南語名稱
國語字 Đại tạng kinh
儒字 大藏經
韓語名稱
諺文대장경
漢字大藏經
日語名稱
漢字 大藏經
舊字體大藏經
Close

漢文系大藏經

Thumb
漢文系大藏經全套
Thumb
漢文大藏經博物館
Thumb
洪武南藏

佛教在傳入中國以後,經典日漸浩繁,經後人整理編輯成藏,內容非常龐大。中國最早的佛教藏經是東漢朱士行的《漢錄》與東晉時的道安法師編輯的《眾經目錄》,時間遠早於道教陸修靜的《三洞經書目錄》,但是這兩部「經錄」經歷戰亂和北魏滅佛後失散。根據《隋書‧經籍志》記載:梁武帝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錄》。[1]自漢至隋唐,佛經均依寫本流傳,到了晚唐(九世紀時)才有佛經刻本。在現存許多經錄之中,以唐代智昇的《開元釋教錄》最為精詳。該書著錄當時已經流傳的佛經五千零四十八卷。

漢傳佛教兩千年間,其經典經過歷代的翻譯、流通,數量日益增多,最後匯編成「藏」的,中國可考的有十餘次(八次、二次、五次、三次);國外可考的,高麗三次、日本八次。漢文大藏經從開始的五千多卷,發展到後來的一萬卷以上,除了漢譯佛經數量有所增加以外,歷代編纂者不斷收集增補了以中國佛教文獻為重心的大量新出、新見的佛教文獻及相關資料。

隋代智泉寺沙門靜琬(又作知苑、智苑、淨琬),因恐佛經毀滅失傳,乃決意繼承其師南嶽慧思之遺願,誓言刻經捲成石碑,遂於大業年間(605~617),在隋煬帝皇后蕭氏及其弟蕭瑀協助下,於房山山麓開鑿岩洞,並在石室四壁刻上經文,歷經、唐、遼、金、明五個朝代,前後達千餘年始完成,此為《房山石經》。

北宋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敕令益州(今四川省)雕刻《開寶藏》,中國始有板印大藏經,歷時12年全部完工,共刻板13萬塊,5,048卷。後把經版運至開封,印成捲軸出版,又稱作《蜀藏》。[2]《開寶藏》以《開元釋教錄》目錄為依據。此後歷代的大藏經,都以宋代《開寶藏》為基礎。熙寧四年(1071)的校訂本,於元豐六年(1083)傳入高麗

元世祖至元六年(1278年),《普寧藏》刻於杭州路餘杭縣大普寧寺,收錄佛經1,430部,6,010卷。明朝紫柏大師《徑山藏·刻藏緣起》稱元代曾刊刻十多種大藏經。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敕令在南京蔣山寺點校開刻大藏經,至洪武三十一年雕板圓滿,歷時27年。名《洪武南藏》。全藏收經1,600部,7,000餘卷,分作678函。洪武南藏現藏於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的漢文大藏經博物館。[3]

清朝乾隆大藏經》史稱《龍藏》,於雍正十三年開雕,乾隆三年竣工。全藏724函。全部經版有79,036塊。

近代比較完備的漢文大藏經大正藏,全名《大正新修大藏經》,是日本大正13年(1924年)由高楠順次郎渡邊海旭發起並組織大正一切經刊行會,小野玄妙等人負責編輯校勘,在昭和九年(1934年)印行,85函,共收集3439部經,13,520卷。80,634頁。[4]

由於近代又發現了大量敦煌手抄經卷,由任繼愈主編的《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自1984年開始出版,1997年由北京中華書局出齊《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正編》全部106冊。收集了經籍約4,200餘種,23,000餘卷,約一億多字。

其他重要的版本還有磧砂藏嘉興藏遼藏趙城金藏、元官版藏經、永樂北藏永樂南藏萬曆藏卍字正藏卍字續藏高麗藏

漢文大藏經被翻譯成西夏語日語,見西夏文大藏經日文大藏經

現存漢文大藏經,其編纂者的主觀目的是保存漢譯佛教經典。不過事實上,其中亦有很多婆羅門教等非佛教文獻,比如《勝宗十句義論》,《金七十論》等。近代以來中文世界的印度學研究者很注重使用這些資料。

西夏文大藏經

西夏大慶三年(公元1038年)根據漢文大藏經翻譯印刷的,共3,579卷,但由於西夏亡國,大部分已經毀損,只是近代考古發現部分殘卷,有許多流失保存在各國的博物館中。

日本大藏經

藏文系大藏經

是在公元7─8世紀,佛教傳入西藏後,從梵文漢文經典中逐漸翻譯形成的。到9世紀時編纂了《丹噶目錄》,共收集約700種20個門類的大乘佛教經典。13世紀以前都是手抄本。公元1313年雕版印刷了第一部藏文大藏經,以後陸續出版了11種版本。藏文大藏經主要分為三部分:正藏(甘珠爾),包括經藏、律藏和密咒;副藏(丹珠爾),包括論藏和讚頌、經釋、咒釋;雜藏(松繃),主要是藏、蒙佛教徒的著作。最全的官刻藏經是1683年開雕的北京版,收集甘珠爾1055部,丹珠爾3962部,松繃945部。藏文大藏經中關於密宗的論述比漢文大藏經要全,此外尚有許多關於天文、文法、詩歌、美術、邏輯曆法醫藥等方面的著作。

據統計,藏文大藏經(德格版)共收佛教經籍4569種。

康熙皇帝曾經奉祖母孝莊文皇后博爾吉特氏布木布泰之命,要求皇家修造龍藏經(《內府泥金藏文寫本龍藏經》),為藏文大藏經之甘珠爾部,屬藏傳佛典,內容計有秘密、般若、寶積、華嚴、諸經、戒律等六大部,共收1,057部,總集釋迦牟尼之教法、律典之藏譯本,現典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2024年8月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藏文寫本龍藏經》108件、《藏文寫本甘珠爾經》12件登錄為中華民國國寶

藏文大藏經後被翻譯成蒙語滿語,見蒙文大藏經滿文大藏經

除了俗稱西藏大藏經的甘珠爾與單珠爾以外,也有由寧瑪派組成的寧瑪十萬續

蒙文大藏經

滿文大藏經

《御製清文繙譯全藏經》,依滿文標題譯為《滿文翻譯大甘珠爾經》,現通稱《滿文大藏經》,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2024年8月登錄為中華民國國寶。

巴利三藏

南傳佛教所傳之巴利語系大藏經,稱爲巴利聖典、巴利三藏(Tipiṭaka),華語地區與日本佛教界通稱南傳大藏經,成立最遲之年代被推定為西元前二至一世紀。

日本於昭和十-十六年(1935至1941年),由高楠博士功績記念會將巴利聖典協會出版之巴利三藏翻成日文出版,名為南傳大藏經,1952年巴利聖典協會陸續出版巴利三藏用語索引。台灣於1990年至1998年間,由高雄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編譯委員會,自巴利文原典翻譯成中文,刊行漢譯南傳大藏經。另有泰語僧伽羅語等譯本。

傣文大藏經源於巴利文大藏經

傣文大藏經

參考文獻

研究書目

參閲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