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阿伊莎(英語:Bibi Ayesha),是阿富汗一位女性軍事領導人,也是阿富汗唯一的女軍閥。她的根據地位於巴格蘭省納赫林山谷地區,擁有着50至150名部隊為她效力。
她的外號稱為卡夫塔爾(波斯語:Kaftar,意思為「鴿子」,意譽她動作敏捷,殺人優雅),她從少女時期便投入戰場,在與蘇聯和塔利班的戰鬥中聞名[1]。
生平
比比·阿伊莎出生於巴格蘭省的加維村,父親名叫哈吉·道拉特,他有7個妻子,與第二任妻子有10個孩子。在這些孩子中,比比·阿伊莎是最受愛戴。她在14歲那年拿着槍,同年嫁給了商人沙德·穆罕默德(Shad Muhammad),他的丈夫最終死於不明疾病。比比·阿伊莎和丈夫一共育有7個孩子,孩子長大後都加入了比比·阿伊莎隊伍,並成為她的得力幫手。在與塔利班一次戰鬥中,比比·阿伊莎兩個兒子戰死沙場。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蘇軍突擊隊在入侵期間,在比比·阿伊莎居住的山谷中謀殺了她的兒子。她進而轉向聖戰運動,組織了一支護衛山谷的民兵部隊與蘇軍作戰,並與北方聯盟的領導人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聯手抗敵,她的名聲隨着殺害蘇聯突擊隊而開始增長,隊友稱她為「卡夫塔爾」,是阿富汗對蘇聯戰爭中唯一的女性指揮官。在1990年代,塔利班席捲阿富汗大部分地區時,她一直拿起武器作戰,甚至成功將其擊退,並與其它武裝組織展開多年的血腥爭鬥和相互仇殺[2]。
直到美國於2001年為了打擊塔利班政權而進入阿富汗時,東北部是由一群地方軍閥(例如比比·阿伊莎)統治。聯合國隨之啟動了一個名為「非法武裝團體解散」(DIAG)的計劃。2004年初,比比·阿伊莎被解除了軍事指揮權,但她還是當地的知名領袖,致力於保護納赫林的小鎮,並在那裏調解居民之間的糾紛。
到2006年,DIAG計劃解除了約60,000名武裝分子的武裝。阿富汗政府隨着面臨第二個問題:戰鬥人員失業。聯合國對阿富汗投資了多項方案,包括針對前戰鬥人員的商業課程,重點是工作技能。但是,大多數的戰鬥人員,例如比比·阿伊莎,都不希望解除武裝[3]。
2004年美國人離開後,塔利班武裝開始逐步活躍,阿富汗的安全局勢在之後幾年隨之惡化。而阿富汗總統阿什拉夫·加尼於2014年底上任時,他曾積極嘗試解散所有民兵部隊,結果引起地方武裝組織的不滿,拒絕與塔利班作戰,從而為叛亂分子進軍昆都士市開闢了道路。比比·阿伊莎同年接受訪問時稱,她後悔當年放棄了她的英國老式李-恩菲爾德步槍[1][3]。
塔利班因為在1990年代掌權期間時強硬禁止婦女接受教育和工作,而其談判小組在與阿富汗和平談判中聲稱自己將在伊斯蘭框架內致力於維護婦女的權利。比比·阿伊莎在2015年接受阿富汗自由廣播電台的採訪時,表示反對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進行和談。她告訴自由阿富汗廣播電台:「我不認為塔利班會改變其思想,也不認為可以通過談判來解決這個問題。」她指着俄羅斯製造的Ak-47武器說:「這場戰爭的解決辦法只有靠安拉,或通過我手中這把美麗的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4]
2020年10月18日,比比·阿伊莎的部隊遭到120名塔利班武裝分子的攻擊。她的近親之一卡茲·哈瓦斯·汗(Qazi Hawas Khan)譴責塔利班在過去幾個小時內襲擊在納赫林的一些陣地,炸死了至少兩名男子。 汗警告說,在阿富汗安全部隊的支持下,一些指揮官的戰鬥人員別無選擇,只能叛逃並加入叛亂分子[5][6]。在這次襲擊之後,塔利班宣佈比比·阿伊莎與其追隨者已經加入了塔利班[4]。當地巴格蘭省的地方官員和她的親戚證實了她的投降,並表示她的山谷被其他鄰近的民兵和塔利班包圍,在別無選擇下,投降是生存之舉。比比·阿伊莎的其中一名兒子拉茲·穆罕默德(Raz Mohammad)表示他們不是投降而是停戰[7]。
軼事
年近70歲的比比·阿伊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認為自己戎馬一生,仍然可以在對抗塔利班的戰爭中發揮優勢。
她也駁斥了婦女在阿富汗應排除軍事角色的說法,她說:「如果你有一個戰士的心,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沒關係」[8]。
她對阿富汗社會風俗的唯一讓步是,她堅持一個男性親戚陪伴她參加戰鬥,以符合阿富汗的傳統習俗[8]。
自從戰爭爆發以來,她只哭了一次。當時她的孫子將她最喜歡的馬綁在樹上,然後從懸崖上滑下跌死。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