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縣城是位於山西省中部的原榆次縣的縣城,由縣城和南門外的郭城組成。1949年以後,城牆被逐步拆除,僅余幾段土墻。2000年榆次老城大規模旅遊開發拆遷之後,城池街巷已幾乎不見。
概述
沿革
城池
榆次縣城築,在戰國時代已經存在,確切的始建年代尚未考證清楚,原城址位於今縣城之北側,漢代榆次城築位於今縣城之西南,漢以後榆次縣幾經營立廢徙,確切的城址皆未考證清楚。
隋朝開皇9年,改北齊中都縣仍為榆次縣,在漢城之東北隅築新城,即為直至今天的榆次城所在。最初為土城,周五里,高三丈,基廣四丈,上廣二丈,城牆外有池,有東、南、北三個城門,在後來的唐、宋、遼、金、元等朝代,經歷過史思明、僕固瑒、李克用等,及女真、蒙古等圍攻數次,城池未有大的變動。
城門
坊表
舊誌記載城內十三坊為:宣化、善政、育賢、束民、咸甯、陽和、仙桂、時登、咸熙、普潤、德惠、市利、迎恩等。
敕贈坊、孝義坊
至民國年間城內存留有聖諭坊、三世尚書坊、兩賢坊、五嶽遷坊、文昌祠坊、城隍廟坊、文廟坊、文昌坊、節孝坊、節孝坊、貞壽坊,鄉貢進士郭曦坊等。
衢巷
榆次縣城關舊有「四街三關」之說,列如下:
- 東街:縣前街、城隍廟街、東門街、東地街、城隍廟后街、馬號街、富戶街、鐵匠巷、佛爺巷、三官廟巷、中大街。
- 南街:西門街、南寺街、南大街、順城街、南馬道街、牛肉巷、大乘寺街、壽長街。
- 西街:龍王廟街、任家巷、寇家巷、關廟巷、西湖井巷、北大街、北關西順城街、北關樹林街、北關西黃龍港、北關西道北街、北關西大街
- 北街:泰山廟街、窯子上街、交通街、俞家牌樓街、小井巷、抽斗巷、北寺街、新集街、東湖井巷、北大街、北關東順城街、北關東黃龍港、北關通順巷、北關西大街、北關東大街、北關東道北街、北關羊壕街
- 南關:南關大街、路家街、沙港街、閣東街、閣西街、閣後街、小西門街、張家巷、曹家巷、小西關。
- 大東關:東街、西街、南街、北街。
- 小東關:東大街、白家巷、鄭家巷、郝家巷、李家巷、趙家巷。
設施
- 縣署
- 學宮
- 考院
- 演武廳
- 養濟院
- 冰窖
- 農會
- 榆次文廟
- 關帝廟
- 榆次西門甕城關帝廟
- 護國廟
- 城隍廟
- 馬神廟
- 文昌廟
- 龍王廟
- 西門外龍王廟
- 東嶽廟
- 聖母廟
- 孟母廟
- 馬王廟
- 八蜡廟
- 尹吉甫廟
- 公輸子廟
- 土地祠
- 酇侯祠
- 兩賢祠
- 楊公祠
- 忠義祠
- 節孝祠
- 簫公祠
- 李公祠
- 二童祠
- 魁星閣
- 望捷樓
- 梯雲閣
- 清虛閣
- 大乘寺
- 顯聖寺
- 常樂寺
- 靈壽寺
- 鴻佑寺
- 五印菴
- 化城臺
- 福善庵
- 雨師廟
- 文昌閣
- 真常觀
水利
- 黃龍港(天一渠)
- 萬春渠
- 官甲口渠
- 小東關渠
- 王村渠
- 楊村渠
- 張慶渠
名宦
春秋
晉
- 荀藐
唐
- 孫湛
北漢
- 盧守忠
宋
金
元
明
清
塚墓
- 智伯墓
- 龍驤將軍杜何拔墓
- 樞密使趙玘璠墓
- 王府君墓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