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宮(Berliner Schloss),正式名稱為王宮(Königliches Schloss),也稱柏林王宮,是德國柏林市中心的宮殿,曾經是普魯士王國王宮德意志帝國皇宮柏林城市宮(Berliner Stadtschloss)是常見的誤譯[1]

Quick Facts 柏林宮 Berliner Schloss, 概要 ...
柏林宮
Berliner Schloss
Thumb
2023年重建的柏林宮,其中包括洪堡論壇博物館
概要
狀態重建
類型城市宮殿[*]法式城堡行政建築[*]已棄用建築物[*]
建築風格巴洛克式建築
地點 德國柏林 (米特)
座標52°31′03″N 13°24′10″E
起造1443年(原建築)
2013年(重建)
竣工日1894年(原建築)
2020年(重建)
毀壞日1945年被盟軍轟炸損壞,1950年被東德當局拆除
承建商勃蘭登堡藩侯國
普魯士王國
德意志帝國
擁有者霍亨索倫王朝
設計與建造
建築師安格拉·舍魯特英語Andreas Schlüter(原建築)
佛朗哥·斯特拉英語Franco Stella(重建)
網站
http://www.stadtschloss-berlin.de
地圖
Thumb
Close
Thumb
柏林王宮(1920年代)
Thumb
重建後的柏林王宮 (2020年)
Thumb
重建完成的柏林王宮 (2023年)

共和國宮因石棉問題而拆除以後,於2013年作為洪堡論壇的總部開工重建,於2020年建成。洪堡論壇作為世界文化博物館,是普魯士古代藝術會館的後繼博物館。洪堡論壇被描述為德國的大英博物館[2]

歷史

王宮最古老的部分興建於1443年,為勃蘭登堡選帝侯「鐵牙」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the Iron)臨施普雷河興建。1448年柏林市民不滿「鐵牙」腓特烈二世的統治,群起反抗,一度將施普雷河的河水灌進當時興建的王宮的地基。王宮於三十年戰爭中,因着柏林的失守,數度被破壞。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重新修整整座宮殿,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之子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時,王宮開始整修增建為巴洛克風格的宮殿,並成為王室住所,之後歷代的君主陸續修建擴建,直至第一次大戰結束。1918年11月9日斯巴達克同盟領導人卡爾·李卜克內西在王宮陽台上宣佈成立自由的社會主義共和國。

王宮於威瑪共和第三帝國期間,做為博物館使用。二戰末期,因柏林數度遭受轟炸而淪為廢墟。儘管可以修繕而恢復原樣,仍於1950年9月至12月間被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認定為普魯士軍國主義象徵而遭拆毀,在原址上興建了共和國宮,原於宮殿正面的海神噴泉,則移到了紅色市政廳前方。兩德統一後,不少德國人主張重建,但也有不少德國人反對。共和國宮因石棉問題而拆卸以後,於2013年作為洪堡論壇(Humboldt Forum)的總部開工重建,重建的資金主要來自募捐,根據重建方案,外觀保持原貌,內部採用現代設計,已在2020年重建完成。

重新興建的王宮和舊時王宮的外觀上仍有「一面」不同。在建物的四面當中,其中三個立面全力回復舊時巴洛克風格的外貌;但是臨施普雷河的東部立面保持樸素,完全沒有任何裝飾,該面為王宮最古老的部分。

參見

腳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