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772年—846年7月29日),字公垂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唐朝大臣,曾參與牛李黨爭。亦為詩人,文學上,參與新樂府運動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簡介

李紳生於唐大曆七年(772年),曾祖父李敬玄,祖父李守一籍安徽亳州。父李晤,歷任金壇烏程(今浙江吳興)、晉陵(今江蘇常州)等縣令,攜家來無錫,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蘇無錫東亭長大廈村)。李紳六歲時,死了父親,由母親教育經義之書。他長得形狀眇小,但是很精悍,能為歌詩[1]。15歲時讀書於惠山。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 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

元和元年(806年)進士,補國子監助教。潤州觀察使李錡聘為從事,不願隨其叛亂,錡欲殺之,未果,後錡伏誅,乃得拜右拾遺[2]元和七年擔任校書郎[3]歷官翰林學士,轉任右補闕,與李德裕元稹同時號「三俊」,後捲入牛李黨爭。長慶元年(821)三月,改為司勛員外郎、知制誥。二年二月,破格升任中書舍人,入中書省。長慶四年(824年)李黨失勢,受李逢吉排擠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4]

寶曆元年(825年)改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刺史,不久遷滁州、壽州刺史,又改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太和七年,李德裕拜相,任李紳為浙東觀察使開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5]歷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6]、宋亳汴穎觀察使。開成五年(840年)任淮南節度使。不久入京拜相,官至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7]

李紳為官有政績,但處於牛李黨爭之下,建樹不大[8]會昌四年(844年)因中風辭職[9],又出任淮南節度使,[10]「以舊宰相鎮一方,恣威權」,百姓「懼罹不測,渡江淮者眾矣」。[11]

李紳在揚州時還經手「江都尉吳湘冤案」,李紳誤信揚州都虞侯劉群之言,將江都縣尉吳湘逮捕下獄,以 貪污、強娶民女罪,判處死刑。後來朝廷命御史崔元藻前往揚州複查,發現吳湘貪贓屬實,強娶民女罪不實,奏稱吳湘罪不至死。李德裕袒護李紳,無故貶斥崔元藻,最後吳湘仍被處以死刑。[12]

會昌六年七月初三日(846年7月29日),病逝揚州[13]李紳的作品短小精悍,於詩最有名,時號「短李」。[14]

文學

全唐詩》錄《追昔游詩》3卷、《雜詩》1卷。詩作中以《憫農》最為著名。[15]

軼事

李紳脾氣急躁,蔑視僧人[16],「必問難鋒起,祗應不供者,多咄叱而出」[17],有僧人向李紳宣傳因果報應。他問:「師父從何處來?」僧以話頭禪答:「貧僧從我來的地方來。」李紳將他鞭打二十下,說:「那我讓你從該走的地方回去!」[18]

子孫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173》,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81》,出自《新唐書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