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登城牆為舊新登縣縣城(曾名新城縣)城牆,位於今中國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現存城牆約1714米及護城河,但各城門均已不存。

Thumb
民國十一年(1922)《新登縣誌》城池圖。
Quick Facts 新登古城牆,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
新登古城牆
Thumb
東南段城牆,2018年9月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8-26
認定時間2023年6月29日
Close

新登為三國吳黃武五年(226)置縣,名新城縣,屬東安郡。五代梁開平元年(907)吳越改新城為新登,屬杭州。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又改為新城縣,民國三年(1914)又改為新登縣,1958年併入桐廬縣,1961年又劃歸富陽縣(今杭州市富陽區)[1]。唐大順二年(891)吳越將領杜稜始築城池,周二千五百七十一步,高二丈三尺,設有四門,分別為東門熙春門、南門太平門、西門順成門和北門寧海門,北宋天禧五年(1021)又築新城[2]。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因倭寇入侵,知縣范永齡再度築城,工程四個月即成,即今城[3]

新登城牆圍山而建,西、南臨葛溪,東臨松溪,南面隔溪正對賢明山,呈不規則形,南北寬,東西狹,外壁以條石砌築,頂部使用部分城磚。始築時周三里(實一千二百十三步,約1940.8米),高一丈六尺(約5.12米),牆垛高出五尺(約1.6米),萬曆三年(1575)知縣溫朝祚塞城垛,並另加女牆三尺五寸(約1.12米)[4]。原設陸門四座,分別為東門元始門、南門亨通門(又名嘉會門)、西門利遂門和北門貞成門,萬曆元年(1573)重開小東門昭陽門(原有後塞),各門均有城樓、門外設橋,後因南門樓不利於學宮而改為平房,此後城牆在清雍正、乾隆、道光、同治和光緒年間均有維修。民國時測得城周五百七十六丈五尺(約1844.8米),高一丈四五尺不等(約4.48-4.8米)[5]。今測總長約2100米,其中北門附近有近300米損毀嚴重,其餘完整部分為1714米,高5-7米,寬3-5米[6]

護城河平均距城牆約50米,唐代杜稜建城時即鑿,原在城北松溪築新堰引水入濠,明天順六年(1462)知府吳濬在城西北葛溪上另築塔山堰,並重新鑿胡公渠引水入濠。民國時測得濠周八百四十丈五尺一寸(約2689.6米),寬一丈一尺七寸(約5.44米),今測長約2400米,寬約3米,河壁以塊石砌築[7][8][9]

原縣城內以連通南門和北門的街道為主街(今共和街),主要建築有縣署(位於西南隅今新登鎮政府處,已不存)、學宮(新登縣學文廟,位於東北隅今新登中學處,尚存泮池)、城隍廟(位於東南隅,已不存)和武廟等。

2019年3月26日公佈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0],2023年6月29日公佈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