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加利索尼埃級輕巡洋艦(La Galissonnière-class cruiser)法國海軍於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一批輕巡洋艦,該級同時也是法國海軍在二戰前完工的最後一批輕巡洋艦。

Quick Facts 拉加利索尼埃級輕巡洋艦, 概觀 ...
拉加利索尼埃級輕巡洋艦
Thumb
拉加利索尼埃級輕巡洋艦
概觀
艦種輕巡洋艦
擁有國 法國
前型埃米爾·貝爾坦級
次型德格拉斯級
結局3艘於戰爭間自沉,3艘戰後拆解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7600噸
滿載排水量9460噸
全長179米(587.3英尺)
全寬17.5米(57.4英尺)
吃水5.35米(17.6英尺)
鍋爐4×英德萊特蒸氣鍋爐
動力2×帕森斯蒸氣輪機
功率設計:84000馬力(62638千瓦)
最高:116174馬力(96630千瓦)
最高速度36.8節(68.1公里/小時)
續航距離7000海里/12節
1600海里/34節
乘員557人(和平時期)
312人(戰時)
武器裝備入役:
1930式55倍徑152毫米火炮英語Canon de 152 mm Modèle 1930(3×3)
1926式50倍徑90毫米火炮英語Canon de 90 mm Modèle 1926(4×2)
霍奇基斯1929式13.2毫米機槍(4×2)
4×550毫米魚雷發射管(2×2)
戰爭後期:
9×1930式55倍徑152毫米火炮(3×3)
8×1926式50倍徑90毫米火炮(4×2)
24×博福斯40毫米防空炮(6×4)
16×厄利孔20毫米防空炮(16×1)
4×550毫米魚雷發射管(2×2)
裝甲主裝甲帶:105毫米
甲板:38毫米
炮塔:100毫米
指揮塔:95毫米
艦載機3架盧瓦爾130英語Loire 130
Close

本級艦共建成六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喬治·萊格號,光榮號和蒙卡姆號於戰爭中期加入盟軍並接受了改裝,在自由法國海軍中服役至戰爭結束,拉加利索尼埃號,讓·德·維耶納號和馬賽曲號則在維希法國海軍中服役並於1942年的土倫自沉事件中被維希法國海軍鑿沉。

研發背景

間戰期的影響

間戰期的法國海軍意識到了自己在輕巡洋艦方面的極度匱乏:當時的法國海軍擁有的輕巡洋艦中,相對新銳的輕巡洋艦迪蓋·特魯安級英語Duguay-Trouin-class cruiser埃米爾·貝爾坦號雖然與別國的輕巡洋艦相比擁有同噸位量級下極高的航速和較強的火力,但是在設計時過分追求的高航速和機動性導致這兩級沒有任何裝甲防護[1]:一戰結束後從德奧賠償獲得的巡洋艦以及20世紀初建造的幾艘裝甲巡洋艦又艦齡過高,即將退役。同時意大利又開始建造用於應對法國超級驅逐艦的僱傭兵隊長級,於是法國海軍決定結合埃米爾·貝爾坦號上首次使用的三聯炮塔和阿爾及利亞號的防護以及推進系統,以此為藍本建造一級全新的輕巡洋艦用於取代之前的老舊艦船並配合新建的敦刻爾克級作戰。

設計與發展

關於該級的構想與1930年開始,但直到1931年末期才確定了最終指標。與前級埃米爾·貝爾坦號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相當一部分排水量用在了裝甲防護上,並且為了增強遠距離的對空能力,將原本計劃中的四座37mm防空炮改為了四座雙聯90毫米高炮,同時為了應對90毫米高炮導致的重量增加,魚雷發射管也從計劃中的三聯裝改為雙聯裝,最終該級首艦拉加利索尼埃號於1931年12月開工建造。

同級艦與艦名來源

拉加利索尼埃級共建成六艘,分別被命名為拉加利索尼埃,讓·德·維耶納,馬賽曲,喬治·萊格[a][2],光榮和蒙卡姆。艦名分別源自18世紀的法國海軍將領加利索尼埃侯爵羅蘭-米歇爾·巴蘭英語Roland-Michel Barrin de La Galissonière,百年戰爭時期的法國騎士讓·德·維耶納,法國國歌《馬賽曲》,政治家喬治·萊格,法國海軍的傳統艦名「光榮」,以及七年戰爭時期的新法蘭西地區將領蒙卡姆·德·聖維蘭侯爵

設計

拉加利索尼埃級與同時期的輕巡洋艦相比,火力基本持平,裝甲更為厚重,但是航速相對遜色。這與法國海軍之前一直追求的拋棄防護,追求火力與機動性的目的相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國海軍在艦艇設計思路上的轉變。

武器

主要武器

拉加利索尼埃級的主武器為三座三聯裝1930式55倍徑152毫米火炮英語Canon de 152 mm Modèle 1930,炮塔中的每門火炮可以獨立俯仰而不是共鞍式機構,理論射速為5輪/分鐘,壽命約為300-350發,最大射程可達到26km。該級的炮彈還使用了彈頭染色裝置用於校射(被稱為「K」彈)[b]。前兩座主炮採用背負式佈置在前部,另一座佈置於後部。

雖然與埃米爾·貝爾坦號的主炮型號相同,但該級的炮塔由於佈置了裝甲的緣故重量更大(178噸對112噸)[3]

次要武器

拉加利索尼埃級的副武器為八門1926年式50倍徑90毫米英語Canon de 90 mm Modèle 1926高平兩用砲,裝備在四座雙聯裝炮塔中,雖然比起之前迪蓋·特魯安級裝備的75毫米火炮英語Canon de 75 mm modèle 1924性能有所提升,但該型火炮實際射速依舊較低,超過60°填裝困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限制了該火炮的對空能力。

魚雷使用550mm 23 DT,這種魚雷從1925年開始成為法國海軍的主力魚雷[4] ,裝備在船體兩側兩座雙聯裝魚雷發射管中,射擊參數由艦橋側邊的3米測距儀提供。

防空武器

與之前建造的艦艇類似,拉加利索尼埃級的防空能力也較弱,最初該級設計攜帶的防空武器僅有四座雙聯裝37毫米防空炮英語Canon de 37 mm Modèle 1925(後被90毫米高炮取代)和四座雙聯裝13.2毫米機槍,1941年增設了一座雙聯裝37毫米防空炮和一座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英語25 mm Hotchkiss anti-aircraft gun,駐紮在西非的三艦(喬治·萊格,光榮和蒙卡姆)還增設了幾挺13.2毫米英語Mitrailleuse d'Avion Browning - FN Calibre 13,2 mm。法國的老式37毫米防空炮存在射速較慢的問題,20毫米口徑以下的防空機槍面對裝甲日益增厚的飛機也逐漸開始力不從心。而全新的ACAD火炮又由於設計困難和法國的快速戰敗而無緣裝備任何一級法軍艦艇。

1943年,加入自由法國海軍英語Free French Naval Forces的喬治·萊格號,光榮號和蒙卡姆號在美國接受了改裝,將原先所有的小口徑防空炮拆除,替換為十六門厄利孔20毫米防空炮和六座四聯裝博福斯40毫米防空炮

艦載機

拉加利索尼埃級的艦載機起降系統由艦體中後部的機庫,彈射器和艦艉的起重吊車組成,一具可伸縮的壓縮空氣彈射器設置在三號炮塔頂部,一般搭載三架水上飛機,一架位於彈射器處於待命狀態,另外兩架摺疊機翼後可並排停入二號煙囪後的機庫中。該級最具特點的是飛機回收的方式,不同於一般水上飛機滑行降落在艦船側面,再由艦上起重機吊起回收的形式,拉加利索尼埃級在艦艉處有一張12×8的着陸墊,駕駛員可操縱飛機降落在着陸墊上後,由艦艉的吊車吊起,最後通過甲板上的滑軌移動至機庫。雖然這種方式降低了水上飛機回收的操作難度,但是海水對着陸墊的腐蝕相當嚴重,因此這些着陸墊於1941年均被拆除。

飛機型號最開始採用的是兩架GL 812英語Gourdou-Leseurre GL-812 HY和一架波泰452英語Potez 452的組合,但很快就換裝為三架盧瓦爾130式英語Loire 130水上飛機的組合,盧瓦爾130的性能在戰爭爆發時已經落伍,只能承擔偵查和觀測炮彈落點的任務,但這種飛機堅固耐用,且新型的盧瓦爾210英語Loire 210換裝計劃由於210系列故障頻發被迫取消,因此盧瓦爾130一直裝備在該級上直至1943年改造時拆除彈射器和吊車。

防護

More information 同時期排水量相近的各國輕巡洋艦裝甲對比(單位:mm), 拉加利索尼埃級 ...
同時期排水量相近的各國輕巡洋艦裝甲對比(單位:mm)
拉加利索尼埃級 利安得級英語Leander-class cruiser (1931) 萊蒙多·蒙特庫克利級英語Italian cruiser Raimondo Montecuccoli 紐倫堡級
主裝甲帶 105 76 60 50
甲板 38 25 30 25
炮塔 100 25 70 80
指揮塔 95 100 100
Close

拉加利索尼埃級的裝甲防護重量佔比達到了其總噸位的約18%,是在同時期輕巡洋艦中少有的以防護見長的輕巡洋艦,以下為該艦部分裝甲數據:

  • 主裝甲帶厚度為105毫米,前後艙壁的厚度均為60毫米,可以在14000米的距離上抵禦152毫米炮彈的直擊。
  • 甲板厚度為38毫米,可以抵禦15000米的152毫米炮彈直擊,甚至可以在一定情況下免疫重巡洋艦的203毫米火炮射擊。
  • 主炮炮塔的正面炮盾厚度為100毫米,兩側和頂部的裝甲均為50毫米,後部裝甲為45毫米,炮座裝甲為95毫米,底部的提彈井也有70毫米的裝甲保護
  • 指揮塔的兩側裝甲厚度為95毫米,頂部為50毫米,艦內的通訊通道也被50毫米的裝甲覆蓋,這種設計在之前僅出現於阿爾及利亞號上。

由於拉加利索尼埃級的重防護設計和較高的水線裝甲帶,使得該級在作戰中被同口徑炮彈擊穿的風險更小。並且與假想敵僱傭兵隊長級相比,除去最後一批的阿布魯齊公爵級外,拉加利索尼埃級比起其餘四批傭兵隊長級在防護,火力上均略佔上風。

水下防護

儘管無法提供阿爾及利亞號水準級別的水下防護,但拉加利索尼埃級還是設置了一層20毫米的防魚雷艙壁,魚雷艙壁的外側是燃料艙,燃料艙外部的魚雷防護則由部分延伸至水下的主裝甲帶和18毫米的外艙壁共同組成。由於艦體重量相比起阿爾及利亞號的降低,該級在防過傾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現:通過反向注水,可以在五分鐘內提供22°的傾斜補正。

推進

由於未使用阿爾及利亞號的單煙囪設計,因此拉加利索尼埃級的動力系統採用了從前到後為鍋爐房-輪機室-鍋爐房-輪機室的佈局。鍋爐使用的是四台英德萊特鍋爐,這些鍋爐可以提供每平方厘米27千克的壓力,以兩台一組的形式佈置在兩個鍋爐房內,前部的鍋爐房內還有一台小型的備用鍋爐以備不時之需。

兩間輪機室內各有一台蒸汽輪機用以驅動螺旋槳,型號為拉托-布列塔尼式(拉加利索尼埃,讓·德·維耶納和光榮)和帕森斯式(馬賽曲,喬治·萊格和蒙卡姆)兩種,每台蒸汽輪機可以提供55000馬力的動力。兩間輪機室內還各有兩台渦輪發電機,用於供應全船所需的電力。

該級設計時的指標為輸出84000馬力的情況下達到31節的航速,但該級全艦都在測試中達到了35節的高航速並可維持長達九個小時,其中最快的是光榮號,該艦在1937年4月28日的一次海試中跑出了116174馬力/36.8節的極速。

該級燃油搭載量為1569噸。續航能力設計為7000海里/12節,這個數據與同時期英德海軍的輕巡洋艦持平,優於意大利的僱傭兵隊長級,但是遜於城級布魯克林級等排水量更大的輕巡洋艦,不過這個續航能力完全滿足了隨敦刻爾克級一同作戰的需求。

服役歷程

建造時間

More information 艦名, 造船廠 ...
艦名 造船廠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結局
拉加利索尼埃號 布雷斯特兵工廠英語Brest Arsenal 1931年12月15日 1933年11月18日 1936年10月29日 1942年11月27日於土倫自沉
讓·德·維耶納號 洛里昂兵工廠 1931年12月20日 1935年7月31日 1937年10月9日 1942年11月27日於土倫自沉
馬賽曲號 盧瓦爾河造船廠英語Ateliers et Chantiers de la Loire 1933年10月23日 1935年7月17日 1937年10月26日 1942年11月27日於土倫自沉
喬治·萊格號(原沙托雷諾號) 彭霍特造船廠英語Chantiers de l'Atlantique 1933年9月21日 1936年3月24日 1937年12月4日 1959年11月拆解
光榮號 吉倫特造船廠英語Forges et Chantiers de la Gironde 1933年11月13日 1335年9月28日 1937年12月4日 1958年出售拆解
蒙卡姆號 FCM造船廠英語Société Nouvelle des Forges et Chantiers de la Méditerranée 1933年11月15日 1935年10月26日 1937年12月4日 1970年拆解
Close
  • 讓·德·維耶納號和拉加利索尼埃號於土倫自沉後曾分別於1943年2月18日和3月3日被打撈並交付給意大利皇家海軍,兩艦被重命名為FR11和FR12並開始修復工作,但直至意大利投降兩艦也沒有完成維修工作:讓·德·維耶納號在1943年11月的空襲中被再次擊中起火傾覆,拉加利索尼埃號則在1944年8月被美國陸軍空軍炸沉。

流行文化

在戰游網發行的3D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射擊遊戲《戰艦世界》中,法國巡洋艦科技樹的VI級戰艦即為拉加利索尼埃級首艦拉加利索尼埃號,但防空配置改用加入自由法國海軍英語Free French Naval Forces接受改裝後的喬治·萊格號,光榮號和蒙卡姆號裝備的厄利孔和博福斯防空炮模組。在中國智能手機遊戲《碧藍航線》中,拉加利索尼埃於2020年5月的活動『穹頂下的聖詠曲』中作為代表維希法國的維希教廷陣營角色登場。

註釋

參考書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