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唐朝设置的河北成德節度使, 唐末到五代割据,为河北三镇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成德軍節度使,又稱恆冀節度使、鎮冀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成德地區設置的節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據,為河北三鎮之一。也是河北最穩定的一個藩鎮,160年來的統治者,只有三個家族更迭。
首任節度使李寶臣,原名張忠志,原為史朝義舊將。寶應元年(762年)投降唐朝,唐朝為了籠絡河北舊部,任命張忠志為恆陽節度使(777年改為成德節度使),賜名李寶臣,統恆州、趙州(今河北趙縣)、深州(今河北深州市)、定州(今河北定州市)、易州(今河北易縣),又增領冀州(今河北冀州區)、駐恆州(今河北正定縣),擁兵十萬,形同割據,與田承嗣、李懷仙稱「河朔三鎮」。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一月,李寶臣死,其子行軍司馬李惟岳謀世襲父位,朝廷不允,李惟岳與魏博節度使田悅等起兵叛亂。唐德宗任命張孝忠為成德節度使,與朱滔聯兵伐李惟岳。建中三年(782年)正月,朱滔、張孝忠破李惟岳於束鹿(今河北辛集)。契丹人成德兵馬使王武俊倒戈,生擒李惟岳,縊死轅門外,傳首京師。
唐德宗將成德節度使分割為義武節度使(定州、易州、滄州)和恆冀都團練觀察使、深趙都團練觀察使,三月任命王武俊為恆冀都團練觀察使。王武俊欲謀得成德節度使,以功高賞薄,對朝廷不滿,又瞧不起張孝忠,暗中與幽州節度使朱滔相互勾結。是年十一月,朱滔稱冀王,與李納稱齊王、田悅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興元元年(784年),李抱真親赴王武俊營部,勸降武俊,二人結為兄弟。王武俊與李抱真聯合對付朱滔。王武俊歸順朝廷,進位檢校太尉兼中書令。王武俊死後,子王士真、孫王承宗相繼襲位。
元和五年(810年),唐憲宗遣宦官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率河東、義武、盧龍、橫海、魏博、昭義六鎮對其進行討伐,卻無功而還。元和十一年(816年),王承宗勾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憲宗發六道兵,以十萬士兵進行討伐,兩年無功,憲宗被迫罷兵。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奉詔討伐王承宗,元和十二年(817年)田弘正大破王承宗於南宮,王承宗勢蹙請降,唐廷亦因久戰乏力,以王承宗為成德節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淮西平定,王承宗迫於形勢,獻地謝罪。元和十五年(820年)王承宗死,其弟王承元上表歸順朝廷,拒絕指揮成德軍,朝廷命之為義成節度使。又調動魏博的田弘正掌成德軍。
元和十五年(820年),魏博節度使田弘正調為成德節度使。當年乏餉,田弘正家中卻耗費無度,成德眾人皆為不滿,認為長官昏昧不明,長慶元年(821年)七月,田弘正准許衛兵三千人返回魏博,成德軍都知兵馬使王廷湊潛懷異志,勾結牙兵,殺害田弘正,田弘正家屬、將佐三百餘人同時遇害。
王廷湊為回紇阿布思人,要求朝廷授其為節度使,又取冀州,殺刺史王進岌,天子詔韓愈前往鎮州宣諭。朝廷命田弘正之子田布為魏博節度使,全軍三萬人討王庭湊,同時命令橫海、昭義、河東、義武諸軍協同作戰。值大雪繽紛,軍不得進,朝廷只好默認王廷湊之地位。
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王廷湊死亡,其子王元逵繼任節度使。王元逵一改其父驕橫跋扈之姿,對朝廷十分恭順,朝貢不絕。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澤潞之戰爆發,奉敕為澤潞北面招討使,協同劉沔、王茂元一起攻討澤潞留後劉稹,王元逵攻宣務柵(在今河北隆堯縣西北),並在堯山(今河北隆堯縣西北)擊敗劉稹。之後,其子王紹鼎、王紹懿,其孫王景崇先後世襲。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王景崇死後,年僅十歲的兒子王鎔繼位。王鎔足智多謀,在李克用父子、朱溫、羅紹威等有力藩鎮之間周旋,割據成德近四十年,被後梁封為趙王,為避朱溫父諱,成德軍改名武順軍,王鎔後又投靠李克用子晉王李存勗,武順軍又改回成德軍。但王鎔晚年迷信方士長生不老之術,荒廢藩政,被義子張文禮兵變所殺,後來張文禮的兒子張處瑾為李存勗所滅,成德軍併入晉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