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綜合症(英語: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縮寫CFS)又稱肌痛性腦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縮寫:ME[a],現合稱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綜合症ME/CFS[8][9],為一種身體出現慢性的持續性疲勞徵狀的病症而無法恢復,診斷的定義是發生期間達連續6個月以上,且排除已知的疲勞原因後的不明原因的疲勞感覺或身體不適。

Quick Facts 長期疲勞(倦)綜合症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同義詞 ...
長期疲勞(倦)綜合症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同義詞長期疲勞、慢性疲勞、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ME), post-viral fatigue syndrome (PVFS), chronic fatigue immune dysfunction syndrome (CFIDS), systemic exertion intolerance disease (SEID)
徵狀長期疲勞[1]worsening of symptoms with activity英語Post-exertional malaise[2]
病因未知[3]
診斷方法根據徵狀而定[4]
治療認知行為療法逐漸增加活動參與與活動量 (gradual increase in activity) [4][5]
盛行率每 100,000 個成人約有 7–3,000人[6][7]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神經內科風濕病學精神病學
ICD-9-CM780.71、​780.79
DiseasesDB1645
MedlinePlus001244
eMedicine235980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Close

目前這類疾病病因仍不明,危險因子也瞭解不多,在過去曾認為是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但是科學證據力仍不足以支持這樣的論點。絕大部分的患者都與工作緊張與壓力過大,以及長期生活作息不正常等有關;若長期任由身心疲累,沒有好好調養,可能會引發一些危險因子,從輕微的「疲勞」演變成嚴重的「過勞」。

在2015年,醫學研究院(已更名美國國家醫學院)提出了重新定義這類疾病的診斷標準,並重新命名為「全身性勞累不耐症」[10](systemic exertion intolerance disease,SEID)[11],但未被廣泛採納[12][13][14][15]

嗜睡型抑鬱症非典型抑鬱症發作性睡病2型、嚴重慢性疲勞綜合症這些與中樞特發性嗜睡症的持續嗜睡均科研上病理不明,均依賴排他性的診斷方式,有可能這幾類病症的病理分型存在很大的重疊或者完全重疊。

針對以上幾樣至今科研上病理不明的嗜睡症,一個病理假說為覺醒控制核團(復旦大學等團隊有通過動物實驗復現這樣的覺醒控制核團[16],如大小3-5MM的下丘腦室旁核;臨床上的下丘腦綜合症往往也會引發嚴重嗜睡)旁邊的小血管堵住(小於1MM病變的話那麼3T磁共振基本都看不見,3T磁共振基本是各大醫院的最高場強磁共振設備了;進一步而言,即便全球最高端臨床磁共振設備掃描此部位,1MM的解像度限制也不一定提高多少,依舊存在盲點)導致二氧化碳超標,超標二氧化碳成為天然的7*24小時麻醉劑,從而引發嗜睡等複雜徵狀。[17]

病徵

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病徵很多元化,計有[7]

  • 肌肉及關節疼痛
  • 認知困難
  • 在精神上及體力上的慢性且嚴重的無力感和耗盡感
  • 其他諸如:發燒、出疹等較少見的病徵[18]

雖然疲勞是一種在很多疾病都會出現的病徵,但CFS的各種病徵是多系統的,而且往往很少因為一種病症所引起而同時發生,所以是有辦法分辨出來的。

病因

ME/CFS 的病因尚不清楚。 據信遺傳和環境因素都有影響,但遺傳成分不太可能是單一基因。 神經和免疫系統以及能量代謝問題可能是因素之一。 ME/CFS 是一種生物疾病,而不是精神或心理疾病,也不是由失調引起的。

由於這種疾病通常發生在已知或明顯的病毒性疾病之後,因此已經提出了多種傳染原,但尚未找到單一原因。 例如,ME/CFS 可能在單核細胞增多症、 H1N1 流感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水痘的病毒)或SARS-CoV-1 和SARS-CoV-2之後開始。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懷疑病毒感染會導致 ME/CFS,根據觀察,ME/CFS 有時會爆發,並且與自體免疫性疾病有關。 病毒後疲勞綜合症 (PVFS) 描述了病毒感染後發生的一種 ME/CFS。

ME/CFS 涉及不同類型的病毒感染,包括氣道感染、支氣管炎、胃腸炎或急性「流感樣疾病」。 (p. 226)對不同病毒感染的薈萃分析發現,博納病病毒引起 ME/CFS 的幾率最高。還發現其他六種病毒感染與 ME/CFS 的聯繫較弱。該分析不包括 COVID-19。該分析指出了局限性 15% 至 50% 的長期 COVID患者也符合 ME/CFS 的診斷標準。 (p. 228)

潛伏病毒的重新激活也被認為會導致徵狀,特別是Epstein-Barr 病毒(EBV)。約 90% 的人存在 EBV,通常處於潛伏狀態。 ME/CFS 患者的 EBV 抗體活性通常較高,表明其重新激活。 在感染由 EB 病毒引發的單核細胞增多症的人中,大約 8% 至 15% 會發展為 ME/CFS,具體取決於標準。 (p. 226)

系統評價發現疲勞嚴重程度是慢性疲勞綜合症預後的主要預測因素,但沒有發現與預後相關的心理因素。 另一項綜述發現,單核細胞增多症、登革熱或Q 熱後出現病毒後疲勞或慢性疲勞綜合症的危險因素包括患病期間臥床時間較長、病前身體素質較差、將徵狀歸因於身體疾病、認為長期患病等。需要恢復時間,以及感染前的痛苦和疲勞。 同一篇綜述發現, CD4和CD8激活以及肝臟炎症等生物因素是亞急性疲勞的預測因素,但不是 CFS 的預測因素。

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曾經被認為是一種可以引起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病毒,但後來證實了該病並非由單一因素引起[7]。目前醫界認為慢性疲勞綜合症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免疫系統問題、神經系統問題、精神疾病等多重因子造成。過去臨床及流行病學研究的結果對環境及其它風險因素的關係仍未能達到一致的看法[19]

診斷

慢性疲勞綜合症在目前為止仍無任何化驗可作為診斷。在傳統中國醫學把有關病徵歸類為「虛勞」[20];而在現代醫學,它的診斷是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之定義,患者須全部符合下列2項:

  1. 超過6個月以上,持續或反覆出現無法解釋的嚴重疲勞,而且疲勞並非因過度勞動所致。病況無法透過休息得到改善,並導致活動水準明顯下降。
  2. 下列4項或以上之情況(必須在有疲勞徵狀的期間同時發生)
  • 記憶力或注意力缺損
  • 勞動後,極度疲憊
  • 睡眠仍無法改善疲勞
  • 肌肉酸痛
  • 非發炎性之多發關節痛
  • 與以往不同型態或嚴重度之頭痛
  • 重複發生的喉嚨痛
  • 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21]

治療

目前對於慢性疲勞綜合症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也無有用之檢測指標,但醫學上,仍有許多推斷認為這些療法可能具有療效或改善病徵之效益;在現代醫學上,有透過補充血清素來改善病徵;而在傳統中國醫學上,有採用複方起陽籽來調理身體的陰陽平衡,從而改善患者的體質;又或與一般情緒病一般,透過服用甘麥大棗湯[20]來調理五臟六腑間的問題。另外,針灸與氣功療法也被認為可能具有療效或改善病徵的功用[22]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