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周(加泰羅尼亞語:Setmana Tràgica,西班牙語:Semana Trágica;又譯悲劇之周,悲慘一周[1])是1909年7月26日至8月2日發生的,以巴塞隆拿為中心的加泰羅尼亞城市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者、共和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的支持下,與西班牙軍隊發生的一系列暴力衝突。
背景
1909年7月9日,西班牙里夫礦業公司的一座礦山遭到了里夫共和國民族主義者的襲擊,4名礦工死亡。[2]事件發生後,西班牙決定恢復在西屬摩洛哥的軍事行動,梅利利亞戰爭爆發。當日,首相毛拉下令召集西班牙本土預備役軍人進行軍事增援,調動了馬德里、直布羅陀和加泰羅尼亞軍隊[3],其中包括「卡薩多爾」(意為獵兵)輕型步兵團第三混合旅。這支部隊由加泰羅尼亞現役及預備役軍人組成。[4]由於戰時徵用是強制的,如果不去,就要出6000雷亞爾換一個替代的人。而大多數加泰羅尼亞工人勞動者家庭每日平均只能掙約10雷亞爾或5比塞塔。[5]
爆發
巴塞隆拿港口的部隊運輸工作於7月11日開始。起初未發生任何事情。到了7月18日周日下午,緊張局勢爆發。一些士兵將徵兵宣傳冊扔進大海,一些男男女女在碼頭邊罵道:
“ | ¡Abajo la guerra! ¡Que vayan los ricos! |
” |
警察為威震群眾,往空中射了幾槍,還逮捕了幾個人。[6]幾天後,有西班牙士兵在戰爭中大量傷亡的消息傳來。許多開始反對毛拉政府示威遊行,甚至支持摩洛哥獨立。[7]
7月22日,加泰羅尼亞團結黨要求毛拉政府議會立即「召開會議」,討論戰爭的遠徵兵問題。[8]另一些社會黨派欲集結舉行全國性罷工。其中包括西班牙工人社會黨總書記巴勃羅·伊格萊西亞斯·波塞。[9]7月26日星期一,由無政府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組成的聯合團結組織在巴塞隆拿公開舉行了一次反對毛拉的總罷工。[10]到了周二,工人們已經佔領了市中心大部分地區。工人從最初的反戰抗議變成了對教堂、修道院和宗教學校的焚燒。他們認為,羅馬天主教是腐敗資產階級的一部分。[11]
動亂的持續,讓西班牙政府不得不派出增援軍隊和國民警衛隊協助鎮壓。7月28日,來自薩拉戈薩和華倫西亞的增援軍隊趕到[12];8月1日,「無畏號」輪船抵達帕拉莫斯港口。[13]
從29日開始,約有1萬名士兵佔領了巴塞隆拿市蘭布拉大道和港口,動亂分子的士氣也逐漸下降,他們知道西班牙除加泰的其他地區並未發生類似動亂。到了周五和周六,巴塞隆拿除了聖安德烈區和奧爾塔區偶有零星的槍聲和火災以外,整個城市大部分地區已經慢慢地恢復了正常狀態。[14]周日,新聞報紙恢復出版。8月2日星期一,工人們開始正常幹活,收取周薪,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在加泰羅尼亞其他城鎮,直到8月5日星期四才完全恢復正常狀態。[15]
後果
悲劇周的動亂一共造成78人喪生,包括75名平民和3名士兵。另有5萬人受傷,112座建築被不同程度燒毀(其中有80座是宗教建築)。毛拉政府內政部長在7月31日開始實行戒嚴,嚴厲鎮壓暴亂群眾。最終造成數千人被捕,近2000人被起訴。其中175人被流放,59人被判處無期徒刑,5人被判處死刑。在蒙特惠奇城堡被處以死刑的5人有:共和黨民族主義者何塞·米格爾·巴洛(Josep Miquel Baró),8月17日;勒魯斯主義共和黨人安東尼奧·馬萊特(Antonio Malet Pujol),9月13日;有心理障礙的青年克萊門特·加西亞(Clemente García),10月4日;前國民警衛隊隊員歐亨尼奧·德洛尤(Eugenio del Hoyo);無政府主義教育家弗朗西斯科·費雷爾·瓜迪亞。[16]
悲劇周事件發生後,歐洲媒體普遍對此進行了譴責。一些國家的市民在西班牙使館前舉行了抗議活動。國王阿方索十三世對國內外反應感到震驚,隨後罷免了安東尼奧·毛拉·蒙塔內爾,由賽吉斯蒙多·莫雷特繼任首相。[17]
這次事件直接激化了加泰羅尼亞地區與馬德里中央政府的矛盾。加泰羅尼亞保守黨下台,激進左翼政黨掌權並恢復了自治政府。[1]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