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廣濟橋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桥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渡广济桥map

29°42′38″N 121°26′01″E

Quick Facts 南渡廣濟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南渡廣濟橋
Thumb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8-0277-3-080
認定時間2019年10月7日
保護歷史
1982年6月 奉化縣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12月12日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Close

南渡廣濟橋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境內一處古代廊橋,位於江口街道南渡村西北角,奉化江支流縣江上。橋樑始建於宋代,現存橋墩為元代所立,明清兩代多次重修[1]。廣濟橋為浙江省境內僅存的元代廊屋式橋樑,2019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

歷史

廣濟橋所在的南渡自唐代始即為官道驛站所在地,因需依賴渡船往來縣江兩岸得名[4]。根據《寶慶四明志》記載,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僧師悟在江上建造土橋,後縣人余覃使用木結構重建橋樑。皇祐三年(1051年),奉化縣令王泌重建橋樑,規模有所擴大。紹聖四年(1097年),主薄李肅重修橋樑。南宋紹熙三年(1192年),縣人汪汲再次重建橋樑。此次重建,橋墩開始改用石柱墩,上鋪橋板,橋上建廊屋,形制與當下相近[5][6]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奉化縣主薄盧震重建橋樑,由善士沈森出資,僱傭鄞縣小溪(今海曙區鄞江鎮)石匠許誠施工[7]。明清兩代,廣濟橋又經歷多次重修,但均局限在橋屋,而橋墩一直為元代原物[1]

形制

廣濟橋為木石結構廊橋,橋墩石制,橋面和廊屋為木製。橋樑有四孔,中部略高。橋長51.68米,寬6.6米[1]。與其他橋樑常見的實砌橋墩不同,廣濟橋的4座橋墩分別由6根條石形成梯形插入江底,上下另有條石通過榫卯結構將6根條石固定。這一結構減少了橋墩迎水的面積,也降低了漂浮物與橋墩撞擊的幾率[8]。第三墩石柱上有「至元廿三年歲在丙戍四月廿九日乙丑甲時重建」及「鄞縣小溪石匠許誠」字樣,標明橋樑修建的年代及建造者。橋墩上方搭建木樑,上鋪木板構成橋面。橋面上建有22楹廊屋,為抬梁式結構,闊五間。中間寬3.3米,左右廊寬1.8米。橋樑兩端有茶亭、碑亭等建築,碑亭中有建橋碑記、禁約碑、舍茶碑等五通石碑[1]

保護

廣濟橋在20世紀80年代初曾因無人管理,橋墩、地伏斷裂,橋屋構件糟朽。為保護古橋,1982年6月,廣濟橋被列入奉化縣文物保護單位,同年進行了簡單的修繕。1986年,由浙江省文物局撥款對廣濟橋實施落架大修,替換、加固了損壞的橋柱、地伏及橋屋構件,重建橋廊,同時整修了河埠[9]。1989年12月,廣濟橋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993、1994年,廣濟橋先後兩次被過往船隻撞壞橋墩,1999年12月完成維修。此後橋樑由專人管理,禁止機動車輛上橋,並在橋墩設置警示標誌[9]

相關作品

南宋詩人張良臣曾在廣濟橋寫下《南渡曉行》: 「七點五點星斗落,一聲二聲鍾磐清。路入小橋和夢過,野花深處草蟲鳴。」明弘治元年(1488年),朝鮮官員崔溥落難台州,北上歸國時曾經過廣濟橋。在其撰寫的《漂海錄》中,記載了當時台州至寧波驛道沿途的情形,其中記述廣濟橋「橋跨大川,橋上架屋,橋長可二十餘步」[4]

圖片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