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城馬來語Putrajaya)是在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的倡議下,從一個名為巴冷勿剎馬來語Prang Besar)的橡膠園建立起來。作為馬來西亞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替代地點,取代原本的首都吉隆坡。建設於1990年代,並於21世紀初竣工。

早期

布城在早期被稱為阿依淡馬來語Air Hitam,意為「黑水」),後來更名巴冷勿剎馬來語Prang Besar,意為「巨大的戰爭」)[1],由英國人於1918年建立,最初是一個橡膠園[2]。1920年代,該地區的土地開始授予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服役的英國軍官。

發展倡議

1980年代,時任首相馬哈迪提出了在吉隆坡以外建立第一個聯邦政府行政中心的想法[3]。這個提議的背景適逢許多人開始擔心吉隆坡的快速增長會影響其作為行政中心的地位[4]

這個新城市計劃設定必須位於吉隆坡和吉隆坡國際機場之間的「多媒體超級走廊」區域內。政府一開始預想了兩個地區,即巴冷勿剎和位於彭亨州的珍德拜,最終選擇巴冷勿剎[2]

建設

1993年6月2日,內閣批准巴冷勿剎作為聯邦政府新行政中心的開發地點。同年12月,政府任命了六名當地顧問與城鄉規劃部和公共工程局一起為聯邦政府新的行政中心制定發展計劃。1994年2月22日,內閣批准了聯邦政府新行政中心的總體規劃[5]。10月12日,巴冷勿剎被更名為布城(Putrajaya),以紀念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6]

布城的建設由馬哈迪於1995年啟動,當時預計將於2005年竣工,預算約為200億令吉[7]。1996年9月10日,馬哈迪為布城舉行奠基儀式。1997年10月,馬哈迪在太子世界貿易中心宣佈布城將升級為城市[5]

1999年6月1日,300名首相署官員開始搬進布城的一座新大樓[8]。之後馬哈迪也於6月21日正式到布城的新辦公室開始辦公[9]。到2000年中期,公務員人數已達約3000人[10]

2000年10月19日,副首相阿都拉·巴達威宣佈,內閣在會議上同意將布城設為聯邦直轄區[11][12]。10月23日,馬哈迪確認了布城作為聯邦直轄區的提議,但提案並不涉及賽城[13]

2000年11月7日,雪蘭莪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簽署協議,使布城成為聯邦直轄區[14]。通過這項協議,之前屬於雪蘭莪州政府的4931公頃地區將移交給聯邦政府用作新的行政中心。該協議書由雪蘭莪州攝政王蘇丹沙拉弗丁簽署,而聯邦政府則由國家元首蘇丹沙拉胡丁·阿都阿茲沙代表。馬哈迪及雪蘭莪州務大臣莫哈末基爾多約也出席了儀式[15]

21世紀

2001年2月1日,馬哈迪宣佈布城正式成為繼吉隆坡和納閩之後的第三個聯邦直轄區[16]

2002年,吉隆坡機場支線開通,將布城與吉隆坡和雪邦的吉隆坡國際機場連接起來。而另外的布城單軌作為城市地鐵系統的建設原定於2008年竣工,後來因沒有獲得聯邦政府撥款於2004年被擱置。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