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街道

山东省东平县下辖的街道办事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州城街道map

州城街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下轄的一個街道辦事處[10]。州城街道位於東平縣中部,南接沙河站鎮新湖鎮,北毗東平街道老湖鎮,東臨彭集街道,西瀕東平湖。州城街道下轄71個行政村,轄區面積7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1559人。2010年,由原州城鎮改置而來。

Quick Facts 國家, 上級行政區 ...
州城街道
Zhōuchéng Jiēdào(漢語拼音
舊稱:恰鄉城、汶陽鄉、東平一區、城關區、城關鎮、
城關公社、東平公社[注 1]、州城區、州城鎮[1]
街道辦事處
Thumb
州城城門
Thumb
州城街道在東平縣的位置
坐標:35°54′48″N 116°18′07″E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東平縣
建立2010年6月[3]
語源鄆州之治所[4]
政府駐地署前街001號[5]
村級區劃單位數
政府
 • 黨工委書記仲光亮[6]
 • 街道辦主任鄭燕[7]
面積
 • 總計72 平方公里(28 平方哩)
人口(2016)
 • 總計61,000[2]
 • 密度847人/平方公里(2,190人/平方哩)
 • 戶籍人口(2018年)61,559[8]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37 09 23 002
郵政編碼271506[5]
電話區號+86 (0)538
毗鄰東:彭集街道
南:沙河站鎮新湖鎮
北:東平街道老湖鎮
GDP(2015年)31.72億[9]
Close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鄆州原治所須昌城被淹沒,鄆州州治遷到此處,州城因以為名[4]。在1982年東平縣城從州城遷往今東平街道的後屯前,州城一直為東平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山東西路、東平路、東平府、東平州治所都在今州城。州城街道境內有大量文物古蹟,是山東省旅遊強鄉鎮之一[1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的萬里也生於今州城街道。[12]

歷史沿革

先秦至清代

根據傳世典籍的描述,夏商時期,今州城境屬於九州中的徐州,商代此地名為「恰鄉城」。春秋時,地屬魯國[4]。秦代,今州城街道一帶屬薛郡,漢代至唐代,分別屬濟東國、大河郡、東平國、東平郡鄆州等。[13]北宋初期,今州城一帶屬鄆州,當時鄆州治所在須昌城(今東平縣老湖鎮境內),但在咸平三年(1000年),黃河於王陵埽決口[14],須昌城由於地勢較低而遭受嚴重洪災[15],鄆州知州姚鉉隨後在汶陽鄉地勢較高的地方建新城[16][17],仍稱須城。此城是為今天的州城[18][19],州城自此成為東平新的政治中心[20][21]。北宋滅亡後,州城一度成為劉齊的都城之一[22]。金朝設置山東西路,治所在東平府,東平府府治在今州城[23]。元朝時期,今州城為中書省東平路治所,隨着大運河開通,東平成為重要的水運交通樞紐,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稱州城為「雄偉壯麗的大都市」[24][25]

明清時期,州城為東平州治所[26]。明朝末年,東平州鄉民聚眾將州署燒毀[27],崇禎十四年(1641年),農民軍李青山攻下州城,後被明軍擊敗[28]。清朝時期推行保甲制,今天州城街道轄區當時分屬城內信字保(東南信保、西北信保),東鄉瑞仁保、福仁保,南鄉愛禮保,北鄉義方保[29][30]。清末、民國期間,東平縣治安混亂,農民軍、土匪武裝等數次攻打東平縣城。同治元年(1861年),捻軍張樂行部渡過大運河並兩度圍州城,不克[31][27]

中華民國時期

Thumb
1945年的東平縣政府

1913年,東平州改為東平縣,州城沿為縣治[32],繼續沿用保制。1918年,土匪張占元攻破東平縣城,與叛變的守軍何鐸鈺部一道洗劫東平縣城[33]。1926年,由農民組成的紅槍會聚眾攻打州城。[34]1931年,廢保甲制,設區公所和鄉鎮[35],今州城街道境域的西北部、中部屬東平一區,當時東平一區下轄四個鎮、四個鄉[36];東南部一些村莊屬東平五區的第四鄉、第六鄉、第七鄉。[37][38][39]

1937年10月,中國共產黨東平縣工作委員會成立,同年12月25日,日軍飛機對州城發動空襲,造成30餘人死傷,[40]空襲後時任東平縣縣長孫永漢逃離州城[41]。次年8月17日,日本軍隊及魯西南民團進攻州城,東平縣政府臨時組織百餘人進行抵抗,抵抗失敗後撤走,隨後日軍進駐州城[42]。1939年,日本在州城設置偽軍據點[43]。1940年8月,中共領導下的東平縣抗日民主政府將今州城街道轄區劃入東平一區[34],並於1943年設置抗日區公所[35]。1943年10月18日夜,中共軍隊突襲東平縣城,打死打傷日偽軍百餘人後撤退。至1944年,東平縣大多數地域已經是中共的游擊區或者根據地,而縣城所在的今州城街道一帶仍為日本軍隊控制區,日軍和其僕從軍隊此時在今州城街道一帶設有州城、葛針園、南關、孟樓四個軍事據點[44]。1945年5月17日,八路軍發動東平戰役,準備解放東平。18日,被中共東平五區區隊圍困了一天的孟樓據點偽軍投降[45],同日,八路軍攻入州城,至19日全殲州城城內日軍[46][47]。中國共產黨入主州城後將部分州城城牆扒除。[48][49][50]

1947年,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共雙方多次爭奪州城。1947年3月,國軍佔據州城,4月21日逃走;8月4月,國軍再次佔據州城,11月被解放軍殲滅;12月,東阿縣還鄉團攻克州城,同月,解放軍發動東進戰役,次年初再度收復州城。[51][41][50][52]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仍屬東平一區。1949年12月城關區自一區劃分出來。1951年4月,城關區又併入一區,並在區下設鄉,此時,一區下轄的鄉有:[1]

蓮花灣鄉、西梁村鄉、後河涯鄉、紙坊鄉、陳坊鄉、桃園鄉、南鎮鄉、北鎮鄉、東鎮鄉、西鎮鄉、窯窩鄉、柳林鄉、劉樓鄉

1955年,一區縣城一帶的西鎮鄉、東鎮鄉、南鎮鄉、北鎮鄉四個鄉合併為城關鎮,一區此時下轄九個鄉鎮,當年下半年,一區改名為城關區。1956年末,再次合併鄉鎮,同時撤銷城關區,城關鎮直屬於縣,陳坊、梁村兩鄉劃歸彭集區,但是不久後兩鄉又劃回[53]。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後鄉鎮撤銷,原城關鎮成立城關人民公社,原城關區東部和彭集區西部則成立梁村人民公社,12月19日,梁村公社又撤銷,其地分屬城關公社和彭集公社。1959年10月,東平縣撤銷,城關公社劃歸汶上縣[54],1960年,城關公社[注 1]改屬梁山縣,1961年,城關公社復屬汶上縣[55]。1962年,東平縣恢復,城關公社復歸東平,並仍為東平縣駐地。[1]

1980年1月,城關公社改名為州城鎮。1982年11月,東平縣縣城由州城遷往宿城公社的後屯村[32],州城仍為州城鎮駐地。1984年4月,州城鎮改為州城區,下轄州城鎮、孫紙坊鄉、西梁村鄉三個鄉鎮[56]。1985年10月,州城區撤銷,州城區下轄的孫紙坊鄉、西梁村鄉併入州城鎮。[34][1]2010年6月,州城鎮撤銷,改設州城街道。[57][18]

地理環境

Thumb
州城街道
州城街道在山東省的位置
Quick Facts 州城街道, 氣候圖表 ...
州城街道
氣候圖表
 
 
2
 
 
4
−8
 
 
21
 
 
9
−3
 
 
14
 
 
16
2
 
 
51
 
 
20
8
 
 
78
 
 
23
13
 
 
41
 
 
31
20
 
 
208
 
 
31
22
 
 
104
 
 
26
19
 
 
84
 
 
26
16
 
 
14
 
 
24
9
 
 
34
 
 
15
2
 
 
17
 
 
5
−6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資料來源:[58]
英制單位換算
 
 
0.1
 
 
39
18
 
 
0.8
 
 
48
27
 
 
0.6
 
 
61
36
 
 
2
 
 
68
46
 
 
3.1
 
 
73
55
 
 
1.6
 
 
88
68
 
 
8.2
 
 
88
72
 
 
4.1
 
 
79
66
 
 
3.3
 
 
79
61
 
 
0.6
 
 
75
48
 
 
1.3
 
 
59
36
 
 
0.7
 
 
41
21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Close

州城街道位於東平縣中部,東接彭集街道、西臨東平湖、南毗新湖鎮沙河站鎮、北隔大清河與老湖鎮東平街道相望。其境域南北縱距約10.6公里,東西橫距約12.8公里[59],總面積72平方公里[2][4][注 2]。其駐地位於州城街道西部的州城,距離東平縣城25公里。[18]

州城街道地處大汶河沖積平原地帶,總體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勢平緩,起伏很小。其東部少數部分地區海拔高於40米,最高海拔為42.3米,其他區域都低於40米[60],最低海拔為39米[61],平均海拔38米。其地形以平原為主,西部亦分佈有澇窪地[59]。州城街道的土壤多潮土,亦有褐土。潮土主要分佈於西部,褐土則主要分佈於東部部分村莊[59]

州城街道西鄰山東第二大淡水湖東平湖,境內亦有多條河道,境內的河流有大清河、紙坊河、葦子河、小清河、排滲河等。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大清河,大清河在馬莊一帶入境內,自東向西流過州城街道北緣,為州城街道與東平街道、老湖鎮的界河[18]。小清河或稱南沙河流經州城南緣,是古汶河故道,州城街道和沙河站鎮大致以該河為界[61]。小清河長30公里,寬約100米,現在河道已經廢除。葦子河又稱排水溝,[62][63]自彭集街道入境,流經州城街道東南部。州城街道境內還有人工開挖的排滲河,該河於1960年開挖,長30公里,河寬約10米,用以解決州城街道東部的水患[59]。州城街道水資源相對豐富,但是其地表水多為鹽鹼水,難以飲用[64]地下水水質則較好,州城街道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約884萬立方米[4],居民也多飲用井水[18]

州城街道的植被有作物植被、森林植被、水生植被三種類型,其中作物植被主要是農作物,其面積佔全街道面積一半以上;水生植被有蘆葦、蒲草等,主要生長於州城境內的河流、湖泊和澇窪地一帶;森林植被主要有楊樹柳樹槐樹[59]。礦產資源有河砂、硝、礦泉水[61][65],河砂主要出產自大清河[59],州城街道東部也分佈有磚瓦粘土。水河—彭集鐵成礦預測區經過州城街道東北部,說明州城街道東北部可能有鐵礦分佈。[66]

氣候方面,州城街道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61],平均降水量為667毫米,七月平均降雨量最多,為208毫米,一月最少,僅有2毫米[67]。平均氣溫14攝氏度,七月州城街道平均氣溫26℃,全年最高,一月最冷,為-2℃[58]。州城街道主要的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澇災、風災、霜凍、雷擊,冰雹災害通常出現於五六月份,平均三年一遇[4]

行政區劃

州城街道下轄71個行政村和80個自然村[18]。州城鎮下轄的行政村分別為:[68][4]

荷花樓村、​孫崗村、​仁河嘴村、​紙坊村、​吳莊村、​蘆墓墳村、​陳坊村、​孫廟村、​解樓村、​西鄭莊村、​王桃園村、​李桃園村、​石桃園村、​陳堤村、​師柳林村、​陳柳林村、​於海村、​張柳林村、​雙樓村、​劉桃園村、​單樓村、​後河涯村、​田莊村、​東鄭莊村、​武漫村、​孟樓村、​高莊村、​夾河村、​亓莊村、​馬莊村、​後蓮花灣村、​前蓮花灣村、​大梁莊村、​王樓西村、​解河口村、​馬口村、​張樓村、​孟莊村、​王樓村、​梁場村、​王莊村、​海子村、​展元村、​馮樓村、​杜堯窪村、​王堯窪村、​葛針園村、​亭坡村、​梁村、​楊莊村、​付莊村、​劉樓村、​榮花樹村、​張圈村、​樓岔村、​張莊村、​徐莊村、​牌坊村、​南門村、​關廟村、​桂井子村、​南關村、​南莊村、​西關村、​大西門村、​北門村、​西門村、​大東門村、​文廟村、​大寺村和小東門村。

經濟

Thumb
州城街道一處精準扶貧就業點

2018年時,州城街道地方財政收入為1906萬元[8]。農業方面,2015年時州城街道有耕地約為5.7萬畝,2012年時農業產值為2.4億元、牧業產值2.1億元、林業產值1260萬元,糧食產量為5.8萬噸,肉類和禽蛋總產量分別為5400噸和37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為9146元,[18]而到2016年時,州城街道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已經達到14362元。[2]商業方面,2011年時,州城街道有1600個商業網點,四個大型集貿市場,當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為8億元[4]

工業方面,1958年之前,城關區工業以手工業為主。1958年,城關公社成立,隨即興辦機械廠、磚瓦廠、福利廠等社辦企業,後來機械廠交由生產大隊管理,磚瓦廠、編織廠上交予東平縣民政局或東平手工業聯社,社辦企業只剩城關農機廠一家,1976年又興建5家社辦企業。人民公社撤銷後,社辦企業改為鎮辦企業。1992年,州城鎮有8個骨幹鎮辦企業,工業產值1276萬元[69]。1998年之後,鎮辦企業逐漸改為民營企業。至2016年,州城街道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39.4億元,主要工業產業有紡織、造紙、玩具、服飾、機械、木材加工、礦泉水生產等[70]

人口

2018年,州城街道戶籍人口為61559人[8],州城街道以漢族為主,也有回族滿族壯族等其他民族人口[2]。州城為東平縣回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州城街道的北門村為回族村[71]。2011年時。州城街道的61000人中,漢族有60201人,佔總人口的98.9%;回族有785人,佔總人口的1.1%。當年人口出生率為13.9‰,死亡率7.65‰,自然增長率為5.44‰[4]

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州城街道共有人口53699人。共有家庭15041戶,平均每戶3.43人。14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共7865人,佔總人口14.64%;15-64歲人口共39800人,佔總人口74.11%;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共6034人,佔總人口的11.23%。男性共計26330人,佔總人口49.03%;女性共計27369人,佔總人口50.96%。本地居住的人口中,擁有本地戶籍的人口為52205人,佔97.21%。[72]

2000年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州城鎮有家庭15857戶,總人口56799人。十年間,州城街道人口減少了3100人,14歲的以下的兒童占人口比例下降,15至64歲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增大。[73]

基礎設施

Thumb
瓦日鐵路州城街道段

2018年時州城街道醫療衛生機構共有39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588個,執業醫師共167人[8]。2012年時州城街道的衛生機構中有兩家縣屬醫院,分別為東平縣第一人民醫院和東平縣精神病醫院;有一家衛生院即州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4],村級的衛生室或衛生所則有30餘個[18]

州城街道有一所高中,即東平一中,2003年該校有46個教學班,有學生3163人[75][76]。2011年末,州城街道有初中兩所,在校學生2265人;幼兒園13所。2018年,州城街道有小學5所,共104名小學專任教師[8]。州城街道設有文化站、文化大院、圖書室、農民夜校、幸福互助院[77]等各類文化設施[18],此外,州城街道還設有一個廣播電視台。[4]

州城街道境內有255省道、250省道和331省道三條省級公路,其中331省道貫穿州城街道東西。濟廣高速公路瓦日鐵路也經過州城街道轄區[78]。州城街道已經實現村村通電,1993年時州城鎮人均用電205千瓦時[79]

文化

州城街道境內的東平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州城的傳說、桂井子的傳說等民間傳說,杜家泥塑[80]、州城南門手工剪紙[81]等民間美術以及曲藝類的山東快書。州城燒餅、東平糟魚東平粥為州城著名小吃[82],州城燒餅和東平糟魚的製作技藝也被列入東平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3]「摔二鬼」為州城當地著名的民間藝術,兩個假俑置於木架上,表演者身背兩個假俑表演摔跤,這項技藝已經傳承了約兩百年[84],並於在2006年列入泰安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5]

州城街道有些民眾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州城城內有一處伊斯蘭教活動場所,即州城清真寺[86]基督新教在桂井子村和馮樓村各有一處活動場所[87]

文物古蹟與旅遊

Thumb
1971年9月的東平縣城及周邊地區衛星影像

州城街道境內有州城清真寺一處泰安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永濟橋州城石刻工委誕生地三處東平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8]以及鋼插樓、南門橋等20處尚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89]

宋代,州城始建,當時為土築,當時州城共有六個城門,元末因戰爭而損毀。明代洪熙年間重修,清代乾隆時再度重修並改城牆為磚牆[90]。1945年5月中國共產黨佔領州城後,為防止其它勢力利用城牆堅守而將州城城牆扒毀,如今原州城城牆、城門等已無殘跡。現今的拱極門和州城城牆系現代為了發展旅遊業而重修的[91]。州城城內原有大量建築與文物,史書記載州城曾有72個牌坊,較知名的父子狀元坊、龍門連躍坊等[90]。父子狀元坊是為歷史上少有的父子狀元宋代梁顥梁固而修建,最初的是木坊,清代修為石坊[92][93]。龍門連躍坊係為明朝進士武之大而立。父子狀元坊和龍門連躍坊都在文革時被砸毀,今天州城城內的父子狀元坊和龍門連躍坊都系現代重修[94]。州城城內的古建築原有20餘處,如關帝寺、火神廟、文廟、馬公祠等,這些建築大多毀於戰火或文革,只有州城清真寺、桂井子等少數建築保留至今[90][95][9]。州城南門外有明朝修建的永濟橋、元朝修建的南門橋兩座橋樑,這兩座橋樑如今仍在使用[96]

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萬里出生於今東平縣州城街道桂井子村[12]。1937年,中共東平縣委的前身中共東平工委在萬里家中成立,萬里故居因而成為東平工委誕生地[97][98]。2011年6月,在萬里故居建成的東平縣工委紀念館開館[99][100]

為了發展旅遊業,州城街道重建了部分城牆和城門,並修建了長五公里的仿古風格的十里宋街,沿街分佈有30餘家文化產業的商戶[99]。城內還有古玩交易市場[9]、民俗石刻博物館等。民俗石刻博物館收集有石碑、石刻100多件[101]東平博物館在州城街道境內徵得的文物則逾6000件[102]。2008年,州城街道被評為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103];2012年,州城街道被山東省旅遊局認定為山東省旅遊強鄉鎮。[11]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