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巴特利特(英語:Neil Bartlett,1932年9月15日—2008年8月5日)是一位英國化學家,主要從事氟化物的研究,因首次合成稀有氣體的化合物而聞名。
經歷
尼爾·巴特利特生於英格蘭的紐卡斯爾[1]巴特列特對化學的興趣緣起於在西頓語法學校讀書時,十一歲的他通過氨水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獲得了「美麗的、完好的晶體」[2]他在父母的房子裏通過自己買的化學藥品和玻璃器皿建立了一個小化學實驗室。他後來進入杜倫大學就讀[3])。1954年獲得學士學位,1958年獲得博士學位[4]。
1958年起,巴特利特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並一直升到正教授。[4] 1966年,他到了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同時也是貝爾實驗室的研究成員。1969年-1993年,他在伯克利加州大學擔任化學教授。也是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4] 2000年他成為美國公民。[1]他和妻子克里斯蒂娜·巴特利特有四個孩子。[5]2008年,巴特利特因主動脈瘤破裂而去世[5]
研究
巴特利特主要的研究是氟化學和含氟化合物。1962年,巴特利特首次合成了稀有氣體的化合物六氟合鉑酸氙,[6][7] Xe+[PtF6]−。這改變了一直以來認為稀有氣體不能形成化合物這個認知。巴特利特之後合成了多種氙的氟化物: XeF2, XeF4和XeF6.[8]
1963年1月, 巴特利特和他的學生P. R. Rao,因實驗室爆炸被送入醫院治療。當時他們正在觀察二氟化氙的第一塊晶體,化合物發生了爆炸,玻璃碎片進入了他們的眼睛。按照巴特利特的說法,化合物很可能含有水,並且巴特利特和學生摘去了眼鏡來細緻觀察。他們在醫院裏治療了四周,巴特利特一隻眼睛的視力受損,最後一塊玻璃碎渣二十七年之後才取出[9]
榮譽
1968年他被授予艾略特·克萊森獎。1973年他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76年他因對稀有氣體化合物的合成和之後的研究,被授予韋爾奇化學獎。1977年被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10]1979年他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02年獲得戴維獎章。2006年他對稀有氣體反應性的研究,被美國化學會和加拿大化學會列為國家化學歷史地標,"成為理解化學鍵的基礎"[1]巴特利特曾被提名過諾貝爾化學獎,但並未得獎。[11]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外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