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運載火箭英語:Small-lift launch vehicle)一般是指2,000公斤(4,400磅)以下近地軌道載荷能力的運載火箭。[1]

小型運載火箭是每個國家在開發運載火箭時最基本的一步,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便開發了一種名為V-2的火箭,其後這支火箭的技術更成為冷戰時期美國蘇聯太空競賽的基礎。鑑於運載火箭與彈道導彈的相似性,具備小型運載火箭技術的國家,便已經具備研發彈道導彈的初步基礎。目前能製造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印度以色列伊朗歐洲

型號

服役中

已退役

開發中

  • 美國 相對論空間(Relativity Space)—人族1號:有效載荷約為1,479公斤(3,261英磅),預計2023年首飛。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星際榮耀(ISpace)—雙曲線二號運載火箭:有效載荷約為1,900公斤(4,200英磅),預計2021年首飛。
  • 日本 太空一號 (企業)(Space One)—KAIROS (火箭):有效載荷約為250公斤(551磅),預計2024年首飛。
  • 中華民國晉陞太空科技(TiSPACE)—飛鼠五號運載火箭:有效載荷約為390公斤(860英磅),2021年首飛失敗。[2][3]
  • 中華民國國家太空中心(TASA)—入軌火箭(尚無確切命名):有效載荷約為200公斤(440英磅),預計2030年首飛。[4]
  • 巴西 巴西太空局(AEB)—VLM運載火箭英語VLM (rocket):有效載荷約為150公斤(330磅),預計2025年首飛。
  • 阿根廷 國家太空活動委員會(CONAE)—特羅納多II運載火箭英語Tronador (rocket):有效載荷約為250公斤(551磅),預計2020年首飛。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