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妃和卓木氏(1734年10月11日—1788年5月24日)[註 1]和卓木,居新疆喀什噶爾(今喀什地區),出身於回部(今維吾爾族先民)首領家族,後進宮為清高宗之妃,被中國學者認為是香妃的歷史原型。有學者指她與霍集占之妻法蒂瑪為同一人[1]

Quick Facts 容妃和卓木氏, 姓 ...
容妃和卓木氏
清高宗之妃
Thumb
傳說為郎世寧所繪之容妃像
和卓木維吾爾語خوجامXojam
無記載,或指為法蒂瑪維吾爾語فاتىمەFatime[1]
封號和貴人→容嬪→容妃
族裔回部(又稱回人,今維吾爾族先民)
信仰伊斯蘭教
旗籍回子佐領正白旗
氏族和卓木
出生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
(1734-10-11)1734年10月11日
逝世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
1788年5月24日(1788歲—05—24)(53歲)
墳墓清東陵裕陵妃園寢
親屬
父親艾力和卓木
霍集占
清高宗
夫之父清世宗
同胞兄弟圖爾都和卓木
同胞姊妹至少有一姐、一妹[2]
Close
Thumb
被認為容妃旗裝半身像,實為誤傳,本畫實為清末廣州外銷畫,圖中女子身着漢族女子服飾,髮型為清末廣州女子流行之樣式。
Thumb
如上圖,本畫實為清末廣州外銷畫而非容妃畫像,其繪畫風格也與清乾隆時期西洋宮廷畫師風格不符

生平

早期歷史

關於容妃本人的早期記錄甚少。容妃姓和卓木,又可譯作和卓氏或霍卓氏。本名無記載。王佩環則在《清宮后妃》一書中,稱她的本名為買木熱·艾孜木,但未提及具體來源[3]:274

容妃出自新疆回部的宗教貴族和卓家族。她的父親是艾力和卓木維吾爾語ئەلى خوجامEli Xojam),弟弟是圖爾都和卓木維吾爾語تۇردۇ خوجامTurdu Xojam)。她在伊犁出生(維吾爾語غۇلجاGhulja),並在伊犁長大。容妃的家族與小和卓霍集占的家族世代不合。[具體情況如何?]乾隆二十四年(1758年)秋旬,清軍進擊葉爾羌,容妃胞弟圖爾都和另一叔父額色伊等與清軍配合,幫助清軍與大和卓波羅尼都小和卓霍集占為首的叛軍作戰[1]:240

另外,相關資料顯示,圖爾都和卓木有一位胞姐,即霍集占離棄的妻子法蒂瑪(維吾爾語فاتىمەfatime)。法蒂瑪15歲時與小和卓霍集占結婚。並於8年後隨小和卓霍集占返回祖籍喀什噶爾。根據《清代新疆滿文檔案匯編》的記載,在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初五日,有二份奏件提到在大小和卓出逃後,定邊將軍兆惠負責搜捕他們的家人,終於找到大和卓波羅尼都的妻子埃拉、霍集占的妻子法蒂瑪,以及大小和卓的同族親人等。兆惠奉旨將這些人解送至北京。檔案稱圖爾都和卓木之胞姐法蒂瑪是霍集占已休棄之妻。因為和卓與圖爾都和卓木等世代結仇,霍集占便迎娶法蒂瑪為妻,不久就離棄侮辱她。霍集占逃走的時候,交付前妻法蒂瑪予他人看管。

其它資料[2]顯示,容妃至少有一姐、一妹。

入宮伊始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九月,圖爾都和卓木的胞姐法蒂瑪作為大小和卓家眷被解往北京。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底到京,被送往內務府[1]:250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初三日,皇后那拉氏位下的學規矩女子一人封為「和貴人」。肖之興依據和貴人與容妃生日相同這一點[註 2],再加上《清史稿》中容妃「初入宮號貴人」的記載,認為和貴人與容妃為同一人。艾哈邁特·霍加進一步指出容妃與法蒂瑪為同一人[1]

根據《御製詩集二集》卷之八十四的記載,高宗在乾隆二十四年題寫的一首詩中,已指出營建西苑寶月樓目的:「南岸嫌長因構建,棲臨直北望瀛洲。」詩中還有一行小註:「瀛台皆前明所見,惟南岸向無殿宇,故為樓以配之。」因此,寶月樓是高宗嫌棄太液池南岸空曠沒有任何屏蔽之處,才下令建造此樓,並非為和貴人所建。

宮廷生活

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1762年),奉崇慶皇太后懿旨,和卓氏從貴人晉封為[4][5]。她不僅在位分上得到擢陞,在宮廷生活中也頗受眷顧。例如,在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初十日,高宗下旨將圓明園富春樓松綠春綢紅里袷帳 (高七尺五寸,面寬六尺三寸) 賞予容嬪。同年五月二十一日,與慎嬪一同舉行冊封禮[3]:275[6][7]

根據《撥用行文底檔》的記載,高宗福貴人、寧常在與容妃一樣都是由外膳房南房提供羊肉菜餚的。儘管在道光二年才正式禁止身為回子的上三旗包衣參選內務府選秀,但乾隆朝只在乾隆二十五年特旨引閲回子佐領裏十二歲或以上的女子,充作和貴人位下的侍女。由此可見,身為回子的福貴人和寧常在很大機會是和貴人推舉為妃嬪。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初三日,將容嬪位下的宮女封為福常在;十月二十五日又將容嬪位下的宮女封為寧常在。

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容嬪隨駕到過揚州蘇州江寧杭州。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辛酉,奉崇慶皇太后懿旨,晉封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乾隆帝東巡泰山曲阜,容妃與諸妃伴駕。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因容妃四十千秋而恩賜銀晶象耳雙環瓶一件,以及銅掐絲琺瑯朝冠耳爐一件等物。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容妃隨乾隆帝東巡盛京;八月二十四日晚膳時,其它隨駕妃嬪獲賜野豬肉吃,容妃則「另賜肉一盤」[3]:280[8]。容妃及福貴人等回部妃嬪在宮中的日常飲食,都有專設的回族廚師。

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十二日,劉秉忠奉旨:「著查容妃今年五十歲該賞何物」,相關官員把乾隆四十五年穎妃五十歲賞物之例奏上後,奉旨:「亦照此例賞」,同年正月十四日,提早賞賞容妃五十歲千秋之物,包括文竹嵌玉如意九柄及紅白瑪瑙荷葉水盛一件等物品。

逝世

Thumb
清東陵裕妃園寢中的容妃墓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九日,容妃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五歲,葬清東陵。翌日,容妃的部分遺物按旨賞賜給其它妃嬪、公主、親屬及本宮太監和宮女。乾隆帝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和已故和碩和恪公主所出的長女得到了最多的賞賜。她的叔叔、兄長、嫂子、姐妹及他們的子女也都得到了賞賜[3]:289[2]

清東陵裕妃園寢中,有一座容妃墓。1930年代,容妃墓遭盜掘,墓內只剩她的頭骨、一部分肢骨和陪葬物品。[9]徐廣源著《清皇陵地宮親探記》記載,在1979年10月2日,容妃墓的盜口自然坍陷,同年10月6日,徐廣源與幾位學者進入容妃地宮進行了探視,發現容妃棺木有槨無棺。發掘人員認為內棺不是被盜,而是容妃入殮時就沒有內棺。這可能與宗教信仰有關,按伊斯蘭傳統死者身穿曾到麥加朝覲所穿之戒衣(ihram),使用裹屍布包着屍體不用棺木面朝麥加直接下葬,但無定論。容妃的槨頭正中有阿拉伯文金字書寫,意為「以真主名義……」表明墓主的信仰為伊斯蘭教。容妃地宮所清理出的部分絲織品上有「江寧織造臣成善」、「帆匠王奇」等的字樣,又發現地宮內有鎏金銅扣、碧璽珍珠等的陪葬品。

傳說

Thumb
傳說為郎世寧所繪的容妃/香妃畫像

很多人認為民國初年盛行之香妃傳說,原型即來自容妃。不過於野史上,香妃於性格,出身等卻與容妃完全不同。史學家認為「香妃為文學的形象,並非歷史人物。」

以容妃為範本的香妃傳說,以民國初年最為盛行。雖有不同版本,但基本上都將香妃描寫成該妃子天生麗質且身體會散發異香。此外,野史上的香妃曾有行刺乾隆的行為,而林林總總野史直到20世紀中期才被歷史學家完全反駁。

備註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