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文藝復興(孟加拉語: বাংলার নবজাগরণ|Bāṅlār Nabajāgaraṇ)是指在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發生在英屬印度孟加拉地區的一場文化、社會、知識和藝術運動[1]歷史學家將這場運動開端追溯到1757年普拉西戰役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勝利和來自「孟加拉文藝復興之父」拉姆·莫漢·羅伊作品的啟蒙[2]

近兩個世紀以來,孟加拉文藝復興見證了印度社會的徹底轉變,其被歸結為這一時期印度反殖民主義民族主義思想和活動的崛起。[3]這場運動的哲學基礎被認為是其獨特的自由主義精神。[4]

根據蘇米特·薩卡爾的說法,這一時期的改革先驅者和相關作品在整個19世紀和20世紀都受到推崇和懷念。然而,由於對殖民主義起源的關注,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更多的批評觀點。[5]

孟加拉的文藝復興主要是由王室贊助的孟加拉高種姓印度人領導的。[6]森古普塔將這一運動歸結為始於中世紀晚期的孟加拉蘇丹阿拉蘇丁·侯賽因·薩哈時代出現的 "孟加拉人文化 "和其發展,但也指出,"它仍然以印度教為主,只有部分是穆斯林"。[7]不過,也有一些穆斯林人物對文藝復興產生了重大影響,包括卡茲·納茲魯爾·伊斯蘭和羅克亞·薩哈瓦特·侯賽因。[8]

背景

孟加拉文藝復興是一場以藝術、文學、音樂、哲學、宗教、科學和其他知識來探索領域的社會政治復興為特點的運動。[9]在這場運動中,印度社會現有的習俗和儀式(如種姓制度嫁妝制度和殉葬品習俗)以及宗教殖民統治的作用受到了質疑,而孟加拉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世俗主義人文主義現代主義的理想則與其截然不同。[10] 在這場運動中,出現了許多泰戈爾這樣的知名人物,而他們的作品至今仍對印度、孟加拉等國的文化和作品起着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