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数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姜立夫(1890年7月4日—1978年2月3日),譜名培珦,學名蔣佐,字立夫,以字行,中央研究院院士,浙江平陽(今龍港市麟頭村[1])人,中國數學家。他的主要研究範疇為圓素幾何與矩陣理論。學生有江澤涵、陳省身、劉晉年、孫本旺和申又棖等。
1907年入讀新式學堂杭州府學堂。1910年清政府遊美學務處招考留學生。1911年8月赴美國。1915年5月獲加州大學理學士學位,不久後在哈佛大學攻讀。1919年獲博士學位,其論文為The Geometry of Non-Euclidean Line Sphere Transformatinon(《非歐幾里得空間直線球面變換法》)。10月,為了照顧侄兒而回國。
1920年,在南開大學創辦算學系[2]。最初算學系只有他一個老師,被說是「一人系」。他的教學十分嚴格。1934年曾到漢堡大學和哥廷根大學進修。抗戰期間任教於西南聯大,兼為新數學學會主席。1940年起負責籌備數學所,1947年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成立,為第一任所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49年4月,將數學所圖書館收藏的全部圖書搬遷到台灣,四六事件爆發後,1949年中,應陳序經之邀任嶺南大學數學系系主任。1950年代,嶺南大學併入中山大學後於中山大學任教。他參與了《算學名詞彙編》和《數學名詞》此兩書的編輯。在中山大學期間主持了外國數學教科書的翻譯工作。
文革期間,姜立夫蒙受迫害,結束後已心力衰竭,於1978年因心力衰竭病逝於廣州,享年87歲[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