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夏寶龍
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夏寶龍(1952年12月2日—),天津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原副國級領導人,現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
Remove ads
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和秘書長。197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1月畢業於天津市河西區職工大學中文專業在職本科,1997年7月畢業於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在職研究生,2002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在職博士研究生。第十五、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曾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長、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及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夏寶龍曾在浙江任職期間是時任省委書記、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下屬工作。
Remove ads
生平
祖籍浙江。父親夏振中,浙江縉雲縣南鄉夏弄村人,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參加過國民黨北伐和紅軍長征,後編入新四軍,平津戰役後任職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自此夏家定居天津。[1][來源可靠?]
1969年8月,當時不滿17周歲的夏寶龍參加工作,在天津市的河北大學附屬中學(今天津市新華中學)擔任教師。1970年1月他調動到天津市河西區解放南路小學,擔任教師,後出任共青團校支部書記。[2]
1972年10月,夏寶龍離開學校,進入共青團天津市河西區委員會擔任幹部。1975年1月,他離開共青團區委會,到天津師範學院政史系進修。1976年1月進修結束,他返回共青團天津市河西區委,出任區委常委、副書記。1982年7月,他晉升為共青團天津市河西區委書記。期間,他自1980年10月至1985年1月在天津市河西區職工大學中文專業在職學習。
1983年11月,夏寶龍離開共青團系統,出任中共天津市河西區委街道部部長。1984年8月,他出任體院北街街道(今天塔街道)黨委書記。1985年12月,他升為河西區副區長。1993年10月,他再升為河西區區長,中共天津市河西區委副書記。1996年6月至1997年10月,他同時擔任河西區區長、區委書記。期間,他自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天津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還參加了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的中共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
1997年10月,45歲的夏寶龍升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並在中共十五大上,當選中央候補委員。1998年,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常務副市長。期間,他自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導師為吳樹青,學位論文題目為《體制轉型中的中小企業——兼對天津市中小企業的實證分析》。
2003年11月,51歲的夏寶龍和黃興國進行對調,夏調任中共浙江省委專職副書記,成為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黨務系統的「副手」,並於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兼任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書記。[2]
2011年8月升任浙江省代省長[3]。2012年1月,正式當選為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長[4]。在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上,當選中共中央委員。2012年12月18日,升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5]。2013年1月,當選為浙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6]。
他在浙江的主要工作有落實「八八戰略」、推行「五水共治」、浙商回歸轉型升級、籌辦2016年G20峰會。2017年離任前夏寶龍發表卸任演說,說他最大的政治抱負就是把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作出的一系列戰略決策部署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7]。
2013年6月7日,夏寶龍在寧波會見了前來出席第十五屆浙洽會、第十二屆消博會的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一行,雙方就進一步推動浙江與馬來西亞經貿往來、實現合作共贏進行了交流[8]。
2014年9月6日,夏寶龍在杭州會見了前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的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端姑阿都哈林和最高元首後端姑哈米娜一行[9]。
2017年4月26日,夏寶龍不再擔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11],由車俊接替。次日,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2]。
在2019年下半年長達數月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後,2020年2月13日,官方宣布全國政協副主席夏寶龍兼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原主任張曉明則被降職改任為副主任(正部長級)[14],同時擔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5月19日,不再兼任全國政協秘書長職務[15]。5月下旬在會見港區政協委員時做出「黑暴觸碰底線,中央忍了很久,準備出手抗擊」的強硬表態[16]。上任幾個月後,北京對香港實施了國家安全法,並改革了選舉制度,以確保只有「愛國者」才能掌權。反對派曾經是立法會和區議會的一支強大力量,在許多人退出或因抗議活動和非官方初選而面臨指控後,它不再是政治進程的一部分。2021年4月20日,應邀出席「俄羅斯漢語教學與普及」線上研討會開幕式並致辭[17]。
2021年7月,夏寶龍在全國港澳研究會的研討會上,寄語香港特區政府須肩負更大責任,並展望未來香港須解決住房難題。[18]
Remove ads
中共二十大上,夏寶龍沒有當選第二十屆中央委員。2023年3月全國政協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後,夏寶龍卸任副國級的全國政協副主席職務,但繼續擔任正部級的港澳辦主任。隨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改革為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的加掛牌子,向中共中央委員會而不是國務院負責,報告路線的改組被視為事實上對機構的提升,也是加強黨在香港的領導的舉措。夏寶龍在卸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後繼續擔任港澳辦主任,被視為將在過渡期間繼續擔任港澳辦的職務[19]。2023年4月13日,夏寶龍到香港展開為期6天的考察行程[20][21]。2024年6月13日至7月23日,夏寶龍先後會見了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香港機場管理局主席林天福、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人。在會見陳茂波一行時,夏寶龍敦促香港特區政府要講求識變、應變、求變的「三變理論」,深入理解和領會中共三中全會精神,把握機遇,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加快推進香港由治及興。[22]
2024年11月8日,夏寶龍在深圳市組織召開了一場座談會,會議邀請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多位關鍵部門的官員、中聯辦主任鄭雁雄,以及來自商界的傑出代表。夏寶龍在會議中強調,香港必須以深圳作為其發展的堅實基石,充分利用深圳的資源優勢;香港的工商界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是關鍵的「主力軍」,工商界必須保持高度的敏銳性和適應性,積極尋求創新,通過實際行動展現對國家的堅定忠誠以及對香港的深切熱愛。[23]出席的工商界代表表態強調將繼續堅守愛國愛港的信念,積極投身於特區政府的各項政策執行,矢志為香港的持久繁榮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24]
爭議
自2013年起,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夏寶龍開始推動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改造和拆除違法建築(簡稱「三改一拆」)[25]。2013年5月通過的《浙江省宗教建築規範》中規定宗教建築以上的建築構築物(在基督教中指教堂十字架)高度不得超過6米,並規定天主教、新教教堂十字架的尺寸及大小限制[26]。
言論及觀點
2023年4月15日,香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暨主題講座致辭上,夏寶龍稱2019年修例風波為「顏色革命」,雖然它沒有得逞,但它是香港歷史上永遠抹不去的「傷疤」,「永久的痛」,沒有人能抹去這段慘痛的記憶,是懸在人們頭上時時敲響的一口警鐘,每時每刻都在警醒着人們。[28]他又指遊行不是表達訴求唯一方式,過去的環保、民生遊行很容易被騎劫,誘發社會對抗,認為社會應該包容,求同存異理性溝通,表達意見和國家安全沒衝突。[29]
2023年4月16日,夏寶龍到訪香港立法會與全體議員會面,會上他稱「反對」不一定就代表民主,「同意」也不一定就代表不民主,民主不一定是「一人一票」,西方民主制度也有自身問題,西方的民主是選舉民主,而中國則不單是選舉期間,而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他認為香港要構建優質的民主制度。民主也可以是醞釀、協商、提交大會討論,內地正是其中一個例子,不只是形式上的按掣。[30][31][32]
2024年7月4日,夏寶龍在北京會見香港機場管理局主席林天福一行。夏寶龍在會見林天福時,肯定和表揚了香港國際機場在過去幾年的努力和成績,並鼓勵管理團隊全力支持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和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用好「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繼續為國家發展作貢獻。香港機場管理局主席林天福則承諾,香港機場將善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把香港機場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國際航空樞紐。[33]
2024年7月11日,夏寶龍在北京會見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一行。林定國向夏寶龍匯報此次訪京情況和工作計劃,以及香港律政司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推進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以及推廣法治教育工作等多項主要政策措施的進展。[34]同日,夏寶龍在北京會見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一行。謝展寰向夏寶龍匯報環境及生態局在多個範疇的最新工作情況,包括邁向「雙碳」目標、綠色轉型機遇、環境保護、生態保育、低碳能源、漁農業發展、環境衞生及食物安全等。夏寶龍表示環境局很多工作都是老百姓關心的事宜,他對局方的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35]
2024年7月23日,夏寶龍在北京會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一行。陳茂波向夏寶龍匯報香港整體的經濟和金融情況,以及特區政府全力拼經濟、謀發展方面的具體工作,並感謝中共中央港澳辦和夏寶龍主任對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夏寶龍充分肯定特區政府和金融監管團隊的工作,表示中央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支持香港用好自身優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匯聚國際高端人才,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並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夏寶龍又鼓勵香港在金融、貿易、旅遊等領域不斷推陳出新、開創新亮點,展示和發揮香港獨有的優勢和魅力,吸引更多資金、企業、人才、旅客匯聚香港。[36]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