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學(英語:geomorphology)同義詞為地貌學(俄語:oрография),是對山脈地形起伏的研究, 並且可以更廣泛地包括丘陵,以及一個地區高地地形的任何部分。 [1][2]
詞源
「地形學」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臘語,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態)、logos(論述)三詞(根)構成[3]。「地貌學」的俄語「oрография」亦來自希臘語,「όρος」意為「山」。早期中文一般用西方的「地形學」一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大陸改稱蘇聯的「地貌學」[4] 。
用途
山脈和高地陸塊對全球氣候有重大影響。例如,東非的高地地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印度季風的強度。 [5]在科學模型中,例如環流模型,地形定義了模型在陸地上的下邊界。[來源請求]
當一條河流的支流或河流沿岸的定居點按「地形順序」列出時,它們的順序是從最高的(最靠近河流的源頭)到最低的或幹流(最靠近河口)。[來源請求]
地形降水
地形降水,也稱為地形降水,是空氣在遇到地勢高地時被迫向上運動而產生的降水(見anabatic wind )。這種提升可能是由兩種機制引起的:
- 大尺度水平流因地形而向上偏轉。
- 由山地屏障表面的白天加熱引起的潮濕空氣在地形斜坡上的急劇或向上垂直傳播。
上升時,被提升的空氣將膨脹並絕熱冷卻。上升的濕空氣塊的這種絕熱冷卻可能會將其溫度降低到其露點,從而允許其中包含的水蒸氣冷凝,從而形成雲。如果足夠多的水蒸氣凝結成雲滴,這些水滴可能會變得大到足以作為降水落到地面上。
地形誘發的降水是氣象學家預測當地天氣的主要因素。地形學可以在降水事件的類型、數量、強度和持續時間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屏障寬度、坡度和上升氣流速度是地形降水最佳數量和強度的主要因素。對這些因素的計算機模型模擬表明,狹窄的障礙物和更陡的斜坡會產生更強的上升氣流速度,進而增強地形降水。
在夏威夷群島或新西蘭等海洋島嶼上,地形降水是眾所周知的,相比之下,島上的大部分降雨都在迎風面,而背風面往往非常乾燥,幾乎像沙漠一樣。這種現象導致局部平均降雨量梯度很大,沿海地區的降雨量約為每年20至30英寸(510至760毫米),內陸高地降雨量則超過每年100英寸(2,500毫米)。背風沿海地區特別乾燥—不到每年20英寸(510 mm)(威基基);中等高地的頂部特別潮濕—大約每年475英寸(12,100 mm)(考艾島的Wai'ale'ale) 。
另一個著名的地形降水地區是英格蘭北部的奔寧山脈,那裏奔寧山脈西側的降雨量比東側多,因為雲層(通常來自西方)被迫向上翻越山丘並導致降雨優先落於西坡。這在曼徹斯特(西部)和利茲(東部)之間尤為明顯,由於12英里(19公里)從奔寧山脈。
另見
- 覆蓋範圍(電信)
- 地形抬升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