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科學院直屬高等院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科學院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縮寫:UCAS),簡稱國科大,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公立普通高等學校,前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於1978年,是中國大陸第一所研究生院,培養了中國大陸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入選國家「珠峰計劃」及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年加入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此條目過於依賴第一手來源。 (2016年6月5日)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
---|---|---|---|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英語) | |||
老校名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
校訓 | 博學篤志 格物明德 | ||
創辦時間 | 1978年 (原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 | ||
學校標識碼 | 4111014430 | ||
學校類型 | 公立普通高等學校 | ||
黨委書記 | 周琪 | ||
校長 | 周琪 | ||
教師人數 | 15,950人(2020年) | ||
學生人數 | 57,651人(2020年) | ||
本科生人數 | 1,645人(2020年) | ||
研究生人數 | 54,255人(2020年) | ||
其他在學人員人數 | 1,751人(留學生) | ||
校址 | 北京市石景山區玉泉路19號(甲) | ||
總面積 | 312.1萬平方米(雁棲湖校區) 11.8萬平方米(玉泉路校區) 6.8萬平方米(中關村校區) 3.9萬平方米(奧運村校區) | ||
代表色 | 孔雀藍 | ||
隸屬 | 中國科學院 | ||
郵區編號 | 100049 | ||
網站 | www | ||
|
中國科學院大學擁有340餘位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院士、566位千人計劃入選者、2212位百人計劃入選者、6100名博士生導師、3900餘名碩士生導師,4個國家實驗室、30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8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63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4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
2017年,在中國一流研究生院排名中,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理學和工學學科排名第一[1]。
中國科學院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排名前列的高校之一,現時屬於「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世界百強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在2022年CWUR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63名,中國第3名[2],僅次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在2023年Nature Index自然指數全球機構排名中名列第5名,中國第2名[3],僅次於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中名列中國第8名,全球71-80名[4]。中國科學院大學也在2023年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中國第7名,全球112名[5]。
中國科學院大學擁有2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可授予包括哲學、經濟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九個學科門類的學位。此外還擁有工程碩士和工商管理碩士的專業學位授權點,以及10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本科生申報被確定為該校2013年十項重點工作任務之一[6],該校積極組織各學院和相關研究所申請本科專業[7],於2014年9月開始在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材料、計算機6個學科門類招收本科生[8][9]。
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授課教師由各教育基地招聘的專職教師與來自各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組成,擔任學生在集中學習期間的課程教學,學術交流以及進行綜合素質教育的工作。研究生的課題指導老師由分佈在各研究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00多名)、博士生導師、教授與研究員(共計7000多名)組成。這些導師大多直接參與研究生的培養和指導工作。同時,該校還定期或不定期的聘請世界一流學者為學生授課和進行學術講座講座。
中國科學院大學通過資源整合形成,擁有以分佈於各地研究所為基礎的導師隊伍和科研實踐條件。目前,有340餘位兩院院士、5100餘名博士生導師、6100餘名碩士生導師,直接參與研究生的培養和指導工作。遍佈各研究所的4個國家實驗室、80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50餘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0餘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實體,成為研究生培養的依託。同時國科大憑藉眾多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前沿的科研課題項目,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國家科學圖書館)和各研究所圖書館的藏書,網絡視頻課程提供的專業學習課件等,為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參與科研實踐、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提供了學習成長條件。
截至2014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已經培養出了約11萬名畢業研究生。[9]
該校校訓為「博學篤志,格物明德」。其中「博學篤志」出自《論語·子張》中「博學而篤志」一語。意為廣泛地學習,志趣專一。 「格物明德」出自《大學》,「格物」意為修身的起點要從格物致知開始,而「明德」是大學之中最高的為學之道,意為彰顯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
校訓是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2003年提議確定的。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3年3月1日) |
該校設研究生教育,2014年開始設本科教育[8][10]。研究生入學後多在北京本部進行為期一年的理論課程學習,然後回到中國科學院分佈在全國20餘個省(市)的100餘個研究所進行課題研究和畢業論文相關工作。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北京本部擁有玉泉路校區、中關村校區、雁棲湖校區和奧運村校區四個校區,在北京之外則擁有上海、成都、武漢、廣州、蘭州5個研究生教育基地,共同承擔研究生培養工作,因此有「沒有圍牆的大學」之稱。
玉泉路校區是國科大最早的校區,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毗鄰,面積為118347m2[11],2013年之前是國科大最主要的教學園區,歷年秋季開學典禮及夏季學位授予儀式一般在此舉行。玉泉路校區校址基本上延續的是1958年成立的中國科技大學老校址。標誌性建築為大禮堂,主體為木質建築,可同時容納約800名師生,是玉泉路校區舉行各種文藝活動、報告的地方。關於禮堂的確切建造日期一直不明晰,最近的口述歷史還原了禮堂的建造日期為1951年[12]。該校區教學大樓樓頂豎有醒目「國科大 UCAS」霓虹燈標識(現已拆除),之前則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2015年秋季學期後,該校區的學生群體已基本以本科生為主。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3年3月1日) |
中關村校區與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園區毗鄰,附近主要聚集了眾多基礎科學與信息科學領域研究所。另外中國科學院大學青年公寓也位於中關村校區,青年公寓是高年級研究生最主要的居住地。 鄰近的研究所有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計算技術研究所,軟件研究所,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力學研究所,電子學研究所,聲學研究所,理化技術研究所,國家納米中心,自動化研究所,過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熱物理研究所,電工研究所,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等。
雁棲湖校區是國科大最新的校區,亦是面積最大的校區,包括東、西兩個校區,總面積為3121383m2[11],現為懷柔科學城的一部分。2013年9月,雁棲湖校區西區落成並投入使用,部分本部學院搬遷至西區開展教學與科研。自2013年始,國科大秋季開學典禮開始在雁棲湖校區舉行[13],但是夏季學位授予儀式2019年前仍然在玉泉路校區舉行,2019年開始在雁棲湖校區舉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改為在玉泉路校區舉行,現場有170名畢業學生代表參加,絕大多數畢業生則通過網絡直播參加[14]。
雁棲湖校區自2006年12月2日奠基,200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15],期間經歷諸多波折,於2013年9月西區迎來第一批新生,於2015年9月全部落成使用。
該校區學生宿舍獨具特色,為「單間+客廳」套間式建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立的房間,客廳、衛生間、浴室為公用[16]。2017年9月起,因學校擴招人數過多導致「單間+客廳」的部分單人間改為雙人間。預計2019年9月起,西區約五分之四的7平米的男生宿舍將要改建為雙人間。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3年3月1日) |
奧運村校區又稱中國科學院天地生科學園區(中國科學院奧運村科技園),原稱北郊園區,主要聚集了生命、天文、地學、資源、環境等領域研究所的高年級學生。鄰近的研究所主要包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國家天文台、青藏高原研究所、心理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
國科大的前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院徽與中國科學院院徽一致。2012年更名之後,校徽沒有發生變化,仍然沿用中國科學院院徽:外環為「中國科學院」字樣,上為第一任院長郭沫若手寫,下為英文。環外是由六個晶體組成的一個物質結構圖案,象徵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學、生物六大學科融匯和結合的基礎作用;中間自然形成一齒輪,象徵基礎科學凝聚、派生的技術科學的推進作用。
2012年官方網站顯示的國科大校名為華文中宋體,2014年官網更新後主頁使用手寫體校名,題寫者為白春禮。
國科大在2008年曾經推出宣傳片「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宣傳片」[17]。但是原網頁已無法播放,在一些視頻網站還可以觀看。2014年為本科招生推出「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年高考招生宣傳片」,2015年4月9日最新推出《遇見國科大 遇見未來不可思議的自己》本科招生宣傳片[18][19]。
2012年,國科大(當時還稱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亦拍攝過校園主題的歌曲MV-學生會之歌《我想要幸福的未來》,籌備歷時六個月,詞曲均由同學們原創,於當年的5月26日晚,作為壓軸節目亮相於研究生院第十一屆文化藝術節之「五月的鮮花」大型文藝匯演[20][21]。本首歌曲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首次以歌曲形式記錄校園生活。2014年,歌曲MV經過重新拍攝製作,成為第十三屆文化藝術節之「五月的鮮花」大型文藝匯演暖場視頻,同時歌曲也作為本次晚會的壓軸節目再次登場[22]。
每年的元旦節日,國科大各學院都會策劃舉行本院的元旦晚會,而學生會亦會舉行國科大元旦晚會[23]。早在2007年,國科大曾經聯合香港八所高校以玉泉路禮堂作為主會場,利用網絡視頻技術舉辦兩地新年聯歡會,是國內首次採用網絡視頻技術舉辦的文藝活動[24]。
「高雅藝術進校園」是國科大邀請藝術院校來校演出,旨在豐富學生文化生活,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一類活動。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在國科大設有實踐基地,都會定期來校演出[25]。
國科大校園文化藝術節傳統上包括全院範圍內的「藝韻」書畫攝影大賽、「青春的風采」文藝匯演以及京區範圍內的「五月的鮮花」文藝匯演、「舞動的青春」社交舞表演賽和「科苑杯」乒乓球邀請賽,迄今已舉辦十三屆[26]。其中「青春的風采」文藝匯演和「五月的鮮花」文藝匯演為晚會形式的活動,「青春的風采」文藝匯演在整個中科院教育基地、院所遴選節目,「五月的鮮花」文藝匯演在校本部學院遴選節目。
「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於2003年4月創辦,倡導發起人為中國著名科學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論家鄭必堅,主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現稱「國科大」)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7]。論壇名稱由鄭必堅題寫,迄今已舉辦159場[28]。
論壇主要邀請中國高層領導、外國政要和國內外著名學者和專家,就人們共同關心的政治、科技、教育、經濟、外交、環境、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學術研討和交流。像「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周光召、王大珩,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文俊、劉東生、李振聲,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斯賓塞、丁肇中, 企業家柳傳志、馬雲、李開復,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新加坡資政李光耀、美國前國務卿基辛等等都曾蒞臨論壇[29]。
年份 | 排名 | 排行榜 |
---|---|---|
2021 | 147[39]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 |
2022 | 71-80[4]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