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又稱唸珠、數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禱、歌頌、唸經、唸咒或靈修時所用的物品,一般在各種傳統宗教成員如道教、羅馬天主教、東正教、英國國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苯教、錫克教和巴哈伊教中使用。在宗教里多數用於祈禱、歌頌或靈修,如在天主教里用念珠對聖母瑪利亞讚美和在伊斯蘭教里的Dhikr。他們可能也可用於冥想,以此獲得神靈的保護或身心的放鬆。
作用
念珠對他們的使用者可能有物理、形而上學和心理的作用。由於數珠由手指的撥動,它們允許使用者記錄多少自己已經重複過的事,從而使更加專注於自己投入的活動。
構造
念珠有不同的外形,多數是球形、圓柱體、片狀等,主要是手指容易撥動的外形。有些念珠表面會有精美的雕刻、鏤空、鑲嵌、彩繪。
珠子的數目取決於宗教及念珠的作用。東正教是30+3、50+5、或100;天主教是50+4+5 伊斯蘭教是99、33或者34顆。佛教、印度教是108顆,或者27顆。錫克教是108顆。巴哈伊教是19或95顆外加5顆。但主要會有以下組成:
- 子珠,用以計數的珠子。
- 母珠,用以分隔一組數目的子珠。伊斯蘭教使用的念珠結構上一般不會有母珠
- 隔珠,又稱作「間隔珠」、「間珠」、「節珠」或「數取」。多用來將子珠平均分隔開。
- 穿繩,用以穿起所以珠子。
- 開始點,如佛塔、十字架,作用念經時的開始和終結
材料
念珠由不同原料串成,但是會根據不同宗教的要求、禁戒以及使用者可以獲取的材料有所不同:
起源
根據念珠的計數的使用目的來看,應該起源於人類的結繩記事。從各個宗教活動的使用來看南亞是最早出現念珠的地區。
早期使用的念珠可以追溯到印度教,被稱為賈帕 馬拉Japa mala。Japa是重複的名稱神或口頭禪。馬拉(梵文:माला ; mālā)的意思是「花環」或「花圈」。
念珠不是佛教所創,在佛陀時代所制的律儀無念珠的記戴,亦不包括在頭陀十八物中。而佛經記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大乘佛教經典,南傳佛教徒較少有持珠。
不同宗教使用的念珠
道教用念珠的記載最早出南宋白玉蟾《道學自勉文》,記載葛洪曾用念珠的文字。
《道學自勉文》:「司馬子微初學仙時,以瓦礫百片置於案前,每讀一卷《度人經》,則移瓦一片於案下,每日自刻課經百卷。如此勤苦久而行之,位至上清定籙太霄丹元真人。又如葛孝先初煉丹時,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爐邊,常念玉帝金號一萬遍。如是勤苦,久而行之,位至玉虛紫靈普化元靜真人。我輩何人?生於中華,誕於良家。六根既圓,性識聰慧,宜生勤苦之念,早臻太上之階。烏躍於扶桑,兔飛於廣寒,燕歸於烏翳,雁度于衡山。羲和驅日月,日月催百年,人生如夢幻,視死如夜眠。幾度空搔首,溺志在詩酒,渾不念道業,心猿無所守。吾今劃自茲,回首前程路,青春不在來,光陰莫虛度。他日愧視人,寰眼卑宇宙。騎白雲,步紫極,始自今日。勉之!勉之!」
《道法會元》卷一七七也有記載:「凡出神,先當煉氣習定,既氣住為神。平坐麵旺方,以手胗係鞋文脈,四動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漸漸加之,不要大段費力,恐不便。
佛教的唸珠亦是禮敬法器的一種。佛教不同的念珠用於作不同法事。念珠珠數為108顆,代表斷除108種煩惱,而證得108種三昧。作為修持念咒唸佛時計算數字之用。108粒當作100計。
大正藏中有《佛說木患子經》,相傳唸珠起於波流離王,以無患子做成[2]。相傳此經是東晉時譯出,但譯出人不詳。相傳於梁朝譯出的《牟梨曼陀羅咒經》中提到缽塞莫,註解中說它即是數珠[3]
基督教的唸珠起源來自於第3至5世紀的隱修士。他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誦經祈禱,唸一百五十篇的《聖詠》,不懂拉丁文的修士,便唸《天主經》(又稱為《主禱文》,是《聖經》中耶穌教導的唯一禱告經文。) 來代替,誦唸一五十遍《天主經》代替一百五十篇的《聖詠》。凡遇有同道弟兄的死亡,不能作追思彌撒的應該唸一百五十篇《聖詠》去代替,不會唸《聖詠》的,就該唸《天主經》;文盲的,便唸「耶穌禱告經」(「主耶穌基督,上帝之兒子,憐憫我這個罪人」)[4]。這是一般隱修士們的規矩。誦唸一百多遍的經要有一種方法來計算,隱修士便用繩結、橄欖子、或石塊製成聖珠來唸。他們便稱這種唸珠做「天主經唸珠」(Pater Nostra)。中世紀時,這種「天主經」唸珠仍很盛行,時至今日從塚墓中有時可發掘出這些遺物。
這種「天主經唸珠」後來變成東正教的念珠,「祈禱繩」和用皮革製成的念珠(俄語:лѣстовка, lestovka; вервица, vervitsa);和天主教的玫瑰唸珠,用於唸玫瑰經及慈悲救主串經專用的。基督宗教對於念珠的佩戴較為嚴肅,通常不可作為飾物掛於頸上[5]。
聖公宗在20世紀80年代也引入了聖公宗禱告念珠這一用品;神學上屬信義宗的瑞典教會主教Martin Lönnebo於1995年發明了一種供信義宗信徒禱告用的18粒珠組成的念珠。但神學上偏向加爾文主義的新教一般不使用念珠。福音派甚至反對念珠,他們認為既然《馬太福音》第6章第7節參寫道:「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就不應該使用念珠這種工具進行禱告。
-
天主教的玫瑰念珠
-
希臘正教會(東正教)樣式的念珠(祈禱繩)
伊斯蘭教的念珠也稱為「贊珠」或「太斯巴哈」,是一種穆斯林的祈禱計數用具。
其他
有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亦會佩戴唸珠作飾物。
此外,尚有一類掛珠是由佛珠衍化而來的,那便是「朝珠」 。是清代官服上特有的一種飾物。朝珠與普通掛珠的最大的區別在於:朝珠將佛頭穗的樣式改成了由闊絲帶系綴的用銀絲琺瑯里着的被稱作「背雲」的大墜子;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組成。因近世有以仿製朝珠的樣式來充當掛珠者,所以在佩戴朝珠樣式的掛珠時,應當注意以胸前的三顆隔珠為中心對稱,將後背的「背雲」緊靠後背中心,而三串弟子珠是左側一,右側二的形制。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