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塔龍屬名Kotasaurus,發音:/ˌktəˈsɔːrəs/ KOH-tə-SOR-əs,意為「科塔組英語Kota Formation的蜥蜴」)是種來自印度的原始蜥腳類恐龍,化石發現於泰倫加納邦雅曼帕利村英語Yemanapalli附近屬於早侏羅世錫內穆期普林斯巴期[1])的科塔組地層,與近緣的巨腳龍共享棲地。目前發現了至少12隻個體的遺骸,使骨架多數部位都已知,除了頭骨缺失只剩牙齒。[2]如同其他蜥腳類,科塔龍是大型、四足、長脖子、長尾巴的植食性動物。模式種兼唯一種雅曼帕利科塔龍Kotasaurus yamanpalliensis)發表於1988年。[3]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科塔龍屬
化石時期:早侏羅世
196.5–183 Ma
Thumb
骨架模型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沉重龍類 Gravisauria
演化支 真蜥腳類 Eusauropoda
屬: 科塔龍屬 Kotasaurus
Yadagiri, 1988
模式種
雅曼帕利科塔龍
Kotasaurus yamanpalliensis

Yadagiri, 1988
Close

發現

所有化石挖自泰倫加納邦雅曼帕利村附近約2400平方公尺區域,距巨腳龍發現地以北約40公里處。1970年代末發現了840個骨頭。[4]1988年亞達吉里(P.M. Yadagiri)發表新屬新種雅曼帕利科塔龍,屬名及種名都取自發現地。正模標本21/SR/PAL是個髂骨[3]印度地調局英語G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將遺骸拼湊成骨架展示於海德拉邦比爾拉天文館。2001年亞達吉里發表了細部骨學分析。[2]

描述

Thumb
腿和腳

科塔龍是已知最基礎的蜥腳類之一。整體構造是典型蜥腳類,但也有一些類似原始蜥腳形亞目的特徵。[2]科塔龍是完全四足,如同其他蜥腳類,而原始蜥腳形亞目則起初為二足。[4]估計身長約9公尺及體重2.5噸,已達往後蜥腳類水準。[5]股骨橫切面呈直橢圓,代表四肢已經變成柱狀。牙齒像往後蜥腳類是湯匙狀。至於原始特徵包括相對短而略彎的肱骨,中軸顯得巨大;與近緣巨腳龍相較之下,科塔龍骨骼缺乏減輕體重的氣腔化。自衍徵有相對纖細的肢骨、低矮加長的前髖臼突。[2]

分類

起初不確定科塔龍是真正的蜥腳下目還是排除在外的近似種。[4]某些研究者將其與巨腳龍、歐姆殿龍資中龍一同納入火山齒龍科,該演化支目前認為是並系群[2]現在科塔龍被視為最基礎的蜥腳下目,確切關係尚未明瞭。近期2010年的研究認為科塔龍比巨腳龍、火山齒龍原始,但比雷前龍金沙江龍衍化。[1]如下支序圖所示:[6]

蜥腳下目 Sauropoda

近蜥龍 Anchisaurus

黑丘龍 Melanorosaurus

雷前龍 Antetonitrus

金沙江龍 Chinshakiangosaurus

依珊龍 Isanosaurus

科塔龍 Kotasaurus

火山齒龍 Vulcanodon

蜀龍 Shunosaurus

峨嵋龍 Omeisaurus

新蜥腳類 Neosauropoda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