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交響曲》(Sinfonía india)是墨西哥作曲家卡洛斯·查維斯的交響作品,屬於他第二首交響曲,於1935-36年間創作,被譽為是查維斯的代表作。本作品採用單樂章結構寫成,但仍可分為三個小「樂章」,各小樂章均配以一首傳統墨西哥北部的印第安人旋律所發展出來。

創作背景

作品於1935年12月起開始創作,這時查維斯正藉在美國作首次的公演,翌年年初即於紐約完成,隨即便於1月23日在一個電台演奏會中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交響樂團作首次演出,同時4月10日由波士頓交響樂團作音樂會首演。至於墨西哥國內首演則於同年7月31日舉行[1]。由於音樂具有原住民色彩,亦反映了作曲家對自己民族的身份認同,很快便在美洲地區普及起來,及後更為其他地方所認識。

配器

本曲採用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規模,其中敲擊樂器採用了大量印第安「亞基部落英語Yaqui」(Yanqi)所使用的樂器。當席爾默公司出版樂譜時,把這些亞基樂器改以接近西洋樂團中類近的敲擊樂器代替,並在樂器頁中描述相關的樂器對應。

  • 斜體文字為替代樂器

1971年席爾默公司出版了由弗蘭克·威廉·埃里克森英語Frank William Erickson改編的管樂團版本樂譜,這個改編雖然未有得到查維斯的正式認可,然而他也曾指揮過這版本,亦作出了一些修正[2]

全曲演奏時間約為 12-13 分鐘。

樂曲分析

引子(第1式)(單簧管、低音單簧管、巴松管、中提琴、大提琴)
Thumb
引子(第2式)(小號)
Thumb
引子(第3式)(所有木管樂器)
Thumb
第1主題 (雙簧管、第一小提琴)
Thumb
第2主題 (E 調單簧管、B調單簧管、中鼓)
Thumb
第3主題 (圓號、長笛、弱音小號及長號)
Thumb
終段 (E調單簧管、弱音小號、刮瓜)
Thumb

外部連結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