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鯤鯓代天府

位於臺灣臺南市祭祀五府千歲的廟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鯤鯓代天府map

23°17′10″N 120°08′35″E

南鯤鯓代天府全貌
廟前廣場
凌霄寶殿

快速預覽 南鯤鯓代天府, 基本資訊 ...
南鯤鯓代天府
牌樓 地圖
基本資訊
位置 中華民國臺南市北門區蚵寮里蚵寮976號
宗教台灣民間信仰
主神代天巡狩
李、池、吳、朱、范 府千歲(五府千歲)
廟格代天府
建立時間南明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
清朝道光二年(西元1822年)
地圖
地圖
關閉
快速預覽 國定古蹟-南鯤鯓代天府, 建成時間 ...
國定古蹟-南鯤鯓代天府
南鯤鯓
南鯤鯓代天府正殿(古蹟本體)
建成時間明朝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
官方名稱國定古蹟-南鯤鯓代天府
類型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評定時間1985年11月27日
詳細登錄資料
關閉
快速預覽 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 ...
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
南鯤鯓代天府王爺祭典
官方名稱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
類型登錄等級:國定重要無形文化活動資產
市定民俗及有關文物
登錄種類:信仰
評定時間2010年3月3日
詳細登錄資料
關閉
快速預覽 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 ...
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
南鯤鯓代天府王爺祭典
官方名稱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
類型登錄等級:國定重要無形文化活動資產
市定民俗及有關文物
登錄種類:信仰
評定時間2013年10月4日
詳細登錄資料
關閉

南鯤鯓代天府是一座位於臺灣臺南市北門區王爺廟,因分靈眾多又被稱為臺灣王爺總廟,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范 府千歲五府千歲(民間亦稱為鯤鯓王)。廟址在臺南市之西北方,位居槺榔山虎峰,俗稱南鯤鯓王爺廟(簡稱南鯤鯓廟南廟)、南鯤鯓五王宮,並與歸仁保西代天府佳里金唐殿一同被稱為「南瀛古三大代天府」。不僅是全台灣面積最大、廟史最悠久的王爺廟,也是北門區及臺南市最大的廟宇。

南鯤鯓代天府廟體曾被中華民國內政部核定為國家二級古蹟,屬臺灣省政府管轄;臺灣省虛級化之後,則成為國定古蹟,屬內政部管轄。其亦是臺南縣政府選定的「八景八勝三園」之一、台61線台84線臺17線臺南段的重要旅遊景點。

歷史沿革

相傳於明朝末年,有王船漂流至臺南北門南鯤鯓沙汕附近,其中船內奉有傳說為跟隨唐高祖李淵討隋建唐的開國功臣(相傳其名諱為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其中已知僅有李王於新唐書舊唐書之中有其列傳與史料記載)等五王神像及中軍府神像,被漁民迎接後而建草寮供奉。後因神蹟顯赫廣布流傳,被當地信徒倡議建廟,於明朝永曆十六年(1662年)初期創建落成,而稱為「南鯤鯓廟」,又稱為「開基廟」,風水上稱為「浮水金獅活穴」。後因南鯤鯓沙汕淹沒沖毀,居民信眾決定遷徙,再重建神廟。改擇於北門地區槺榔山建廟,該地據傳於風水學上稱為「虎穴」。

  • 1662年(永曆十六年)在南鯤鯓嶼創建[1]
  • 1817年(嘉慶二十二年)遷建於槺榔山之虎峰,至1822年(道光二年)竣工,廟名為代天府
  • 1872年(同治十一年)增建後殿「青山寺」。
  • 1923年(日本大正十二年)重修。
  • 1968年(民國五十七年)啟建「戊申科南鯤鯓代天府建廟三百年大」。
  • 2004年(民國九十三年)整修。
  • 自1993年(民國八十二年)動工興建的凌霄寶殿,完工於2012年(民國一百零一年)並於同年十一月十五日舉行入廟安座大典。[2]
  • 2013年(民國一百零二年)10月4日文化部公告指定「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為重要民俗。[3][4]
  • 2013年(民國一百零二年)10月28日榮獲十大殊榮,分別是台灣王爺總廟、國定古蹟、國定民俗、米芝蓮三星旅遊景點、台灣十大廟宇建築、台灣十大廟會、台灣新十二大景點、十大大陸客拜訪宗教聖地、分靈廟宇2萬1千餘、年香客7百萬人次。[5]
  • 2014年(民國一百零三年)11月27日(農曆十月初六日),啟建「甲午科護國慶成祈安羅天大」。[6]
  • 2015年(民國一百零四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八日),啟建「乙未科羅天大週歲謝恩祈安福」。

奉祀神明與祭典

正殿

右殿

  • 中軍府

左殿

後殿青山寺

右廂地藏殿

左廂娘媽殿

凌霄寶殿

太歲殿

文昌殿

萬善堂

  • 萬善爺(囝仔公)

圖集

相關條目

註腳

參考資料

紀錄片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