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豹(學名: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也稱中國豹,是一種大型貓科食肉動物,是豹的一個亞種,為中國特有,同時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數量推測可能不足500隻[1]。
華北豹以前被公認為獨特的亞種,但於2017年歸入遠東豹,但該分類仍然有爭議。
分佈
歷史上曾經廣泛分佈於西到蘭州,北到戈壁荒漠南部,東到北京的廣袤大地上。現今分佈於中國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甘肅東南部、陝西北部等零星的幾塊棲息地中,近年來還出現在寧夏。山西是目前擁有野生華北豹數量最多的省,因山西幾乎是當前華北森林環境最好的地區,擁有數量眾多的狍子和野豬,為豹提供充足的食物;加上山西的虎、狼、豺、亞洲黑熊、猞猁這些大中型食肉動物已經絕跡或基本絕跡,華北豹在山西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對手。
形態特徵
體長從尾端算起約1.8~2.2米,從臀部算起長約1.1~1.5米,尾長約0.8~1米,體重約45~80公斤。雄性較雌性個體大。 身上的斑點和斑環花紋排列密集顏色較深,有些斑點會落在黑色圈形斑環內部,這個特徵更接近於它在美洲的遠親美洲豹而不是其他的豹類。
生活習性
棲息於山地、丘陵、荒漠和草原,尤喜茂密的樹林或大森林。無固定巢穴。單獨活動,善於攀樹和跳躍。由於華北豹的生存地區沒有虎的存在,其行為和有虎或獅子存在的地區的豹的習性有所不同,一天之中除了中午的其他時段都可能外出捕食巡視,日夜平均。另外通常在沒有獅虎的地區豹會試圖捕食獅虎的獵物而趨向於個頭變大,延長在地面上的活動時間,同時不用每次都把獵物帶到樹上隱藏起來。
捕食習慣
主要捕食有青羊(斑羚)﹑鹿﹑獼猴及野豬,亦會捕獵靈貓,雀鳥,齧齒類,昆蟲等,有時候也吃腐肉,視乎獵物產地而定。 在獵物缺乏時,它也會被迫向人類棲息地移動捕獵家畜,因而發生人豹之間的衝突。 華北豹和一般貓科動物一樣會在密林的掩護下潛近獵物,當移動到攻擊距離之內利用突襲攻擊獵物。通常對於體型較小的獵物採取直接咬斷頸部使其不能動彈,而對於體型稍大的會採取咬住喉嚨或者用自己的嘴巴緊緊覆蓋住獵物口鼻令其窒息等不同策略。
繁殖
華北豹發情期為每年年初,母豹懷孕期105-110天,一胎通常生產2-3頭小豹。剛出生的小豹直到十天以後眼睛才能睜開,一直依賴母豹生存在其身邊一直待到18-24個月大然後出走獨立門戶。相比母豹,長成的公豹會選擇去到較遠的地方建立自己的領地。
保護現狀
儘管近年來保護組織利用野外設置的自動照相機拍攝到野生華北豹的照片和影片,總體來說華北豹在中國的保護現狀仍然不容樂觀。就拿華北豹最佳棲息地的山西地區來說。大面開墾森林,建造公路等已經迫使該地區的華北豹不斷縮小自己的領地範圍。並面臨棲息地被完全分割而子種群內個體數量進一步減少的危險。 另一個危險來自人豹衝突,當領地內沒有充足的食物時豹就會試圖拓展空間,並很可能因此踏入人類生存的區域,家畜是很容易到手的獵物對於豹來說是不能拒絕的誘惑。大型貓科動物都會把一次吃不完的獵物放在一邊過幾天回來繼續進食,所以如果當地居民在被豹殺死的家畜上投毒那豹子被毒死的幾率幾乎是百分之一百。更加不幸的是這樣被毒死的經常是對食物需求巨大的哺乳期母豹,而如果母豹被殺那它的孩子們也只有死路一條。這也造成了某些區域華北豹雌雄比例嚴重失調的問題[2]。
關於學名
據說因為在1862年當時的學名制定者Gray經由日本購買到定義用的那張豹皮所以誤稱其為「japonensis」[3]。其實日本不產豹。
由於華北豹與遠東豹之間沒有生物地理障礙,因此貓科分類工作組於2017年將華北豹歸為遠東豹。[4]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