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12月30日) |
紙牌的形狀及大小都不一定,例如台灣以直徑約4~5公分並帶有花邊的圓形居多,香港則以2公分左右的長方形厚紙板為主。紙牌上面通常印有各式各樣色彩豐富的圖案,圖案的美觀及稀有是兒童評判該紙牌價值的依據之一。其遊戲型態相當豐富,而且因為對抗性和蒐集性強,特別受到男童的喜愛。在電子遊戲盛行前,和彈珠、竹槍等同被兒童視為「寶物」,經常隨身攜帶,也是兒童在同輩間顯現地位的象徵之一。[來源請求]
這種紙牌有名目繁多的稱謂。中國官話稱為「洋畫兒」,有的地方稱為「洋畫」、「洋片」、「游戲牌」等。廣東省及香港、澳門的粵語一般稱為「公仔紙」。福建省的閩南語、受閩南語影響的新加坡稱為「翁仔標」。臺灣稱為「尪仔標」(台灣的教育部台語字典用字)。潮汕稱為「翁仔」(俗寫安仔)。
除了這種紙牌以外,還有其他類似的物品。例如中國遼寧省等地用煙盒疊成三角形,或用兩張長條紙疊成四邊形[註 1],稱為「帖子」,也有的稱為「啪叽」[1](pià ji)、「啪唧」等等。
一般是在紙牌名稱前加「拍」字之類,代表玩這種紙牌的某種方法。如中國各地分別稱為「拍洋畫」、「拍洋片」、「拍卡」、「拍片兒」、「拍戰將」、「打拍拍兒」等等。[2]
各種名稱的來源各不相同,例如:
隨着近代西方捲菸流入中國民間,一些捲煙盒內贈送火柴盒大小的畫片,在上海被稱作「香煙牌子」。由於煙草市場競爭激烈,中外廠商紛紛印製畫片贈送,所以這種畫片出版得越來越多,因畫面精美、內容豐富而獲得社會各階層人士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2]
此後,出現了不少模仿這種畫片的小畫片,小畫片上繪有洋人、洋船、洋槍洋炮,故人稱「洋畫」。兒童最喜歡洋畫,不僅積極收集,而且拿出多餘的洋畫來玩遊戲。[2]
畫片可以設定大小。例如可以按照圖案內容比大小,比如可以將罕見圖案的畫片設定為「大」,而最常見圖案的畫片設定為「小」,也可以按照畫片上人物之類的職位、能力等等設定大小。也有的畫片在牌面上就標有數字之類,可以直接比較。[2]
各地兒童利用畫片玩各種遊戲,例如:
有許多種不同形式。例如:
有許多種不同形式。例如:
首先由一人做莊,將牌洗過後分成數疊,然後再由一個人挑一疊下注,下注的籌碼可用一張或二張公仔紙。最後打開時,比號碼的大小定勝負。贏者可得到所有下注的紙牌。台灣鶴佬話稱此種遊戲為「耊筒」。
一人出一張畫片,比較畫片上人物的官職或武藝。例如一個出岳飛,一個出程咬金,可能玩者會一致認為程咬金的武藝不如岳飛。但一個出岳飛,一個出張飛,可能玩者就會有爭論,這樣雙方將各自講述畫片上人物的歷史及功績,最終靠辯論獲勝。[2]
煙卡是使用香煙盒的蓋子製成的卡片,其玩法與傳統的公仔紙類似[3],2024年開始流行於中國內地各小學生群體,因備受爭議,各地教育局、學校等單位也發表倡議少玩或不玩[4][5]。2024年年中此風氣亦蔓延至香港[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