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文拼音注音ㄅㄛˊ南京官話5粵拼baak6,蒲北,音同「伯」),也被稱爲方塊白文漢字白文漢字型白文古白文,是白族仿照漢字創造的書寫白語意音文字書寫系統[1]對此種文字的存在性目前尚有爭議:大多數學者認爲僰文是一種獨立於漢字的文字[2],也有學者認爲僰文不過是漢字記白音的表現[3]

Quick Facts 僰文, 類型 ...
僰文
山花碑(局部)
類型
語言白語
相關書寫體系
父體系
漢字
  • 僰文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 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Close

由於不規範以及記錄規則的缺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其可能是派生漢字的一種。如今對其的研究也十分少。2011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了《中國白族白文文獻釋讀》。[4]

發展歷程

  • 南詔有字瓦有字磚「古白文」 → 漢字記白音 → 僰文 → 拉丁白文[5][6]
  • 僰文的發展並不成熟,尚屬於較原始的文字系統。
  • 僰文用於南詔初,初雄辯法師文,「解僰人之言為書,其書盛傳,習者益眾」,另由《蠻書》卷二《高黎貢山謠》、《說郛·玉溪編事》間《驃信和清平官星四節唱和詩》所記載。[7]

文字形式及其來源

  • 借用漢字形(音讀、直讀)[2]
  • 借用漢字音
  • 借用古寫漢字
  • 修改漢字形
  1. 形聲、意聲
  2. 增刪筆畫

僰文的使用範圍

  1. 祭文
  2. 山歌(白族調)
  3. 大本曲(白族曲藝),在大本曲的唱本中,為了適應演唱,會採取一種圈白點漢的方法來標明唱本中哪些該唱白語,哪些該唱漢語[5]。具體而言,標圈者爲漢字記白語音(類似日語萬葉假名),標點者爲漢語。圈白點漢是白族對於漢字記白音和對於白文的進一步規範和標識[5]
  4. 手抄佛經的白文註疏
  5. 詩歌,如山花碑上所刻的《詞記山花·詠蒼洱境》,長達520字,是白文詩歌的典範[5],屬於明代白族詩人楊黼所作。[8]
  6. 墓誌銘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