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冬(1924年12月30日—2007年7月2日),原名傅東菊筆名傅冬,後以筆名行,生於山西太原中華民國報紙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記者,為傅作義的長女。

Quick Facts 傅冬, 出生 ...
傅冬
出生(1924-12-30)1924年12月30日
 中華民國山西省太原
逝世2007年7月2日(2007歲—07—02)(82歲)
 中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民國(1924-1928)
 中華民國(1928-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2007)
別名傅東菊
職業記者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父母傅作義、張金強
學歷
經歷
    • 《大公報》副刊編輯
Close

生平

1924年12月30日,傅冬生於山西太原[1]傅作義的元配夫人張金強育有傅東菊(即傅冬)、傅西菊、傅瑞元三個子女,傅冬是傅作義第一個孩子。1941年在重慶南開中學讀高中時受共產主義影響而加入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下的外圍組織「號角社」,「號角社」成員多為中國國民黨高官子女,傅冬在「號角社」教學校的工友們學文化,並向工友們宣傳抗日。她利用自己的特殊條件,盜取其父傅作義的軍事情報通過中共地下黨組織交給周恩來,之後參與到策反傅作義的行動中[2][3][4][1]

1942年,高中畢業的傅冬考入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英文專業。當時統治雲南龍雲較開明,允許中國共產黨及各民主黨派活動,傅冬在大學期間參加了學生運動,並被中共地下黨組織吸收為「據點」成員。1945年12月,傅冬在昆明加入中共外圍組織「民主青年聯盟」(民青)。1946年夏,傅冬畢業後到天津擔任《大公報》副刊編輯[5],先後編輯過「時代青年」副刊和「婦女」副刊[1][3][4]

1947年11月15日,她在天津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1947年12月,傅作義被蔣介石任命為華北剿總總司令。1948年春,在中共中央和聶榮臻的領導下,開始了爭取和平解放北平的工作,直接組織者是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後改為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長劉仁[3]。1948年秋,遼瀋戰役期間,劉仁派幹部秘密進入天津會見傅冬,傳達中共指示,要求她做父親傅作義的工作,傅冬很快到北平[1]。1948年11月,劉仁根據聶榮臻的指示精神,要求中共北平地下黨學生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學委」)書記余滌清儘快將傅冬調到傅作義身邊工作,以便隨時掌握傅作義的情況。劉仁指示佘滌清,要學委出面代表中共正式同傅作義方面談判。經學委研究,由傅冬正式出面向父親傅作義試探。於是佘滌清找傅冬談話,傅冬住進傅作義在中南海的寓所[3]

平津戰役期間,傅作義身邊有大批身居要職的中共地下黨員,其中有傅作義的秘書、華北剿總少將新聞處長閻又文,華北剿總副秘書長兼政工處少將處長王克俊,談判代表周北峰少將等人。他們和傅東菊一起促成了傅作義的投降。

傅冬來到北平後,和父親傅作義談話,明確告訴父親自己是中共派來的代表。傅作義問她是聶榮臻派來的,還是毛澤東派來的。傅冬及時向中共黨組織作了請示,黨組織負責人告訴她:你是「毛主席派來的。」[1]

當時,傅冬將自己所知的情況,包括父親傅作義每天的情緒變化,每兩天向中共地下黨員崔月犁匯報一次,再由崔月犁通過地下電台發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線司令部[3]。傅冬的工作是將傅作義的想法和要求告訴中共,再將中共的想法和決定告訴傅作義,傅冬在中間起傳話作用。傅作義當時的顧慮一是怕對不起部下和朋友,二是怕被中共定性為「投降」,三是擔心自己部隊特別是幹部將來的安排。談判歷經波折,最終1949年1月21日談判小組返回北平,華北剿總政治部主任王克俊代表傅作義在《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上正式簽字,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進北平城,平津戰役結束,北平和平解放[6][3]。在整個平津戰役期間,傅冬始終在父親傅作義身邊,使解放軍能順利進入北平起了很大作用[7][8]。聶榮臻在回憶錄中對傅冬的作用表示高度讚賞[1]

北平和平解放後,傅冬到天津《進步日報》副刊當編輯,筆名一直用「傅冬」。《進步日報》停刊後,1949年8月傅冬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西南服務團,從湖南起隨部隊徒步至雲南昆明,後來在昆明工作。1949年8月參與創辦《雲南日報[1]。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時,陳賡帶她回北京準備到朝鮮戰場擔任翻譯,中共中央組織部帥孟奇見她身體不太好,便把她留在人民日報[4]。1951年3月,傅冬調入人民日報社,先後在人民日報社記者部、文藝部工作[1]

文革」時期,作為傅作義的女兒,她被定罪為「階級異己分子」,遭受反覆批鬥拷問[4]

1982年,傅冬菊被借調到新華社香港分社,任部副主任,從事統戰工作。1995年,她在人民日報社離休[4]。傅冬是第八十屆全國政協委員[1]。晚年生活樸素,沒有獲得來自傅作義的財產,進入風燭殘年時,因病情特殊,急需精細治療,但院方堅持只有副部級以上人員才可進幹部病房,幾經交涉未成[4]

2007年7月2日,傅冬在北京病逝,享年83歲[2][1]

著作

傅冬生前並未出版過回憶錄。但因其特殊的經歷很吸引人,故市面上出現了一些假冒她名義的圖書,例如《我的父親傅作義將軍》一書聲稱是傅冬口述,但是連傅冬母親都搞錯為劉芸生(傅作義另一位夫人)。網絡上流傳的有些文章假託是她接受採訪或她所寫,還有大量關於她的文章,也經常張冠李戴、胡編亂造,有的連傅冬的生日是1924年都弄錯[2]

家庭

  • 父:傅作義
  • 母:張金強,傅作義的元配夫人,育有傅東菊(傅冬)、傅西菊、傅瑞元三個子女。
  • 二妹:傅西菊
  • 三弟:傅瑞元
  • 丈夫:周毅之,《人民日報》派駐新華社香港分社首席記者,1952年與傅冬結婚,1997年4月23日因心臟病發作逝世[9][4]。和傅冬所生的三個女兒都在美國

藝術形象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