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我們朝鮮式社會主義戰無不勝》是金正日1991年的作品。它試圖對外聲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因奉行主體思想而不會被東歐劇變所波及。
歷史
1991年5月5日,金正日向「勞動黨中央的負責幹部」發表了《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我們朝鮮式社會主義戰無不勝》講話。演講的背景是當時蘇聯解體危機、中國改革開放以及古巴和朝鮮社會主義面臨的問題。到1994年時,因金日成逝世,社會主義朝鮮的未來或將出現危機的演講背景進一步強化。在此背景下,演講可謂「逆流而上」[2]。
金正日說,朝鮮不會受到共產主義政權終結的影響,因為朝鮮的社會主義與他們不同。金正日稱「因為(朝鮮的社會主義制度)植根於主體思想」[3]。這使它成為一種「更真實、因而更持久的社會主義」[2]。金正日被認為是主體思想的權威[4],這部作品未有重新表述意識形態,而是重申了當時對其內容的陳述[3]。根據丹尼爾·卡爾德的說法,該講話對文章主題的處理充斥着唯我論。這部作品很少提及主體思想體系框架之外的事物[3]。根據卡爾德的說法,「(講話中)幾乎每一句話都包含了一個謊言」,例如稱朝鮮擁有着「最好」的社會制度、「珍視人類生命」和「保障人權」[2]。
卡爾德認為這部作品是非原創作品,是朝鮮政治宣傳機器製造的高度重複,自我參照的「超級演講」的一部分。在這方面,他將其與約瑟夫·斯大林的著作進行了比較[3]。金正日自稱為「群眾」說話,但根本沒有允許百姓發言。卡爾德也發現了本作與約翰·伯格的社交攝影散文《第七人》的相似之處[2]。
儘管它只有45頁,篇幅相對較短[2],但它很快就出了單行本,證明了這篇演講對朝鮮的未來的重要性[5]。朝鮮利用該作品加強社會控制,並聲稱美國正在試圖從內部瓦解社會主義政權來改朝換代[6]。
作品的主題之一是多邊主義。這是金正日最早對其進行討論的作品之一。金正日認為,只有與朝鮮利益一致、傾向友好、互惠互利的國家方可與之進行友好交流。此後,這種說法在朝鮮媒體中變得很普遍。多邊主義的信息特別針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此前朝鮮在非洲的盟友[7]。
參見
- 金正日著作
- 平壤宣言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