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連名制是許多民族文化傳統中將父母名與子女名相連的取名方式。中國語言學家羅常培最早在藏緬語族中發現了父子連名制的現象。後來又有學者發現母子連名、舅甥連名等類似現象,且並不局限於藏緬族。[1]
父子連名制
父子連名制是藏緬族等民族中的一種取名習俗[2],彝族、哈尼族、景頗族、基諾族、獨龍族、怒族、佤族、苗族、瑤族等許多民族都有過此傳統。[3],台灣原住民如泰雅族、賽德克族、賽夏族亦見此種命名方式。
父子連名制的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 正推順連法:父名最後一或兩個音節與子名最前的一或兩個音節相重。如[2]:
- 恩亨糯-糯笨培-笨培咼-咼高劣
- 龔亞隴-隴亞告-告亞守-守亞美
- 一尊老勺-老勺瀆在-瀆在阿宗-阿宗一衢
- 阿宗阿良-阿良阿胡-阿胡阿烈-阿烈阿甲
- 又如南詔國的大部分君主的名字也符合此規律:
- 細奴邏-邏盛-盛邏皮-皮邏閣-閣邏鳳-鳳迦異-異牟尋-尋閣勸-勸龍晟
- 世隆-隆舜-舜化貞
- 逆推反連法:與正推順連法相似,但順序相反,即子名在前、父名在後。如:[3]
- 康更-猛康-克龍猛-特外克龍-薩特外-松薩-比里松-散比里
- 逆推後則首尾相連:
- 散比里-比里松-松薩-薩特外-特外克龍-克龍猛-猛康-康更
- 魯道·鹿黑-莫那·魯道-達多·莫那
母子連名制
在布朗族、獨龍族、台灣原住民如泰雅族、賽德克族、賽夏族等民族中有子女名字與母親名字相連的取名習俗,如布朗族的女性世系可如下取名:[4]
- 玉南坎-玉甩南-玉溫甩
其中「玉」表示女性,是性別區分。如第三代為男性,可取名為:
- 玉南坎-玉甩南-艾拉甩
其中「艾」表示男性,亦為性別區分。第四代則以艾拉甩之妻的名字相連。
其他
除父子連名制、母子連名制之外還有其他一些類似的取名方式。如怒族中還殘留有舅甥連名的習俗。達悟族中則有從祖名的隔代相連的現象[4]。
參見
- 父名
- 母名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