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中芯國際,證券代碼:港交所981/上交所688981)於2000年4月3日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大陸上海。公司的創立者之一為曾在台積電任職過的張汝京,目前公司聯合行政總裁為梁孟松、趙海軍。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向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到14納米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包括邏輯晶片,混合信號/射頻收發晶片,耐高壓晶片,系統晶片,閃存晶片,EEPROM晶片,圖像傳感器晶片及LCoS微型顯示器晶片,電源管理,微型機電系統等。同時7納米已經進入到客戶風險量產階段。2024年,中芯成為世界第三大晶圓廠[2]

Quick Facts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公司類型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公司類型民營企業
上市公司
股票代號港交所981藍籌股
上交所688981
成立2000年4月3日
 開曼群島
創辦人張汝京
代表人物劉訓峰董事長[1]
梁孟松(聯合行政總裁
趙海軍(聯合行政總裁
總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路18號
業務範圍 全世界
產業電子半導體
產品晶圓代工
營業額54.431億美元(2021)
經營收入3.32919億美元(2016)
淨收入3.16434億美元(2016)
資產321.83226億美元(2020)
資產淨值156.35億美元(2020)
員工人數17,354(2020年12月31日)
網站www.smics.com
備註數據來源:[1][2]
Close

中芯國際在上海建有三座200mm晶片廠和一座300mm晶片,在北京建有兩座300mm晶片廠,在天津建有一座200mm晶片廠。中芯國際還在美國意大利日本提供客戶服務和設立營銷辦事處,同時在香港設立了代表處。此外,中芯曾經在成都建有封裝測試廠以及有一座代為經營管理的八吋晶片廠(現已轉售給德州儀器公司),在武漢曾經代為經營管理的先進的12吋memory晶片廠(即是目前受各界關注的武漢新芯集成電路,XMC,由中芯國際前CTO楊士寧任CEO)。2007年12月26日,與IBM簽訂45納米大批量CMOS技術授權合約。

歷史

公司創立後,創立人張汝京遭台積電控告,控訴張涉及竊取商業機密。

2000年代:

  • 2000年4月成立
  • 2004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招股定價為每股2.69港元。[3]
  • 2009年11月10日,中芯國際CEO張汝京突然因「個人理由」宣佈辭職,同時委任曾經在另一個中國晶片製造商上海華虹擔任過高管的王寧國為董事會執行董事、集團總裁兼行政總裁,公司正式進入了「後張汝京時代」。

2010年代:

  • 2010年度,中芯國際開始轉虧為盈。[4]
  • 2010年底,與台積電為長達八年的商業機密剽竊案達成和解協議,中芯除了賠償台積電兩億美元,更將無償授予台積電8%中芯股權,台積電可在三年內以每股1.3元港幣認購2%的中芯股權。[5]
  • 2011年
    • 6月27日,中芯國際前任董事長江上舟肺癌復發逝世。
    • 7月15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王寧國已辭任公司CEO職務,董事會委任執行董事張文義為公司董事長,並暫時署理公司CEO。
    • 8月5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已委任前華虹NEC行政總裁邱慈雲為公司CEO兼執行董事,這也意味着紛紛揚揚的中芯國際控制權爭奪告一段落。
    • 8月10日,中芯國際發佈第二季度財報顯示,2011年第二季度總營收30.524億美元,同比下降5.9%。
  • 2014年
    • 6月,中芯與長電科技於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資成立凸塊加工與封測廠。
    • 12月,獲300億人民幣產業基金支持。12月底深圳晶圓廠房正式投產。[6]同月與高通共同宣佈高通採用28nm製程的驍龍410於中芯國際代工,同時高通也透露如果條件允許,其它入門型號的SoC也會交給SMIC代工製造,以便進一步降低製造成本。[7]
  • 2016年12月7日,經公司前一日股東大會投票表決,中芯國際(代碼0981)已發行普通股於今日每10股合併為1股。12月21日開始(含當日),合併後的新股將可用股票代碼0981進行交易。[8]
  • 2017年,在由1956年7月出生的原工信部經濟師、時任中芯國際董事長的周子學領軍下,經過長達一年左右的反覆接觸後,中芯成功以年薪二十萬美金(不含股權分配和分紅),邀請到前台積電技術大咖梁孟松於2017年10月16日就任中芯聯合行政總裁(Co-CEO)兼執行董事[9][10][11][12][13]相較於供職三星時的五百萬美元年薪,梁孟松在中芯的薪資只及其4%,但梁孟松非但毫不介意,更是從新竹科學園區為中芯招攬了二百多位世界頂尖的台灣技術高手,其中大部均和他一樣,曾供職過台積電,且依梁孟松之要求,很多人於梁孟松正式加入中芯前,就已先入職中芯。[14]
梁孟松與他的台籍團隊的加入不僅對中芯,[15]更是對整個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意義非凡,被稱為「對中國半導體行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梁孟松時代」,[16]大陸更形象的稱之為中芯打了一劑雞血針;[17]以業界人士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人、一個團隊,往往會影響一個產業,[16][18]就像張忠謀之於台積電,任正非之於華為:有些經驗因別人的學習曲線已經下來而領先,[19]自己慢慢積累永遠不能趕上別人的進步,即使不睡覺,再拼命也沒用。[20]所以中國大陸近年來為發展本土半導體製造業,均採取直接挖角包括梁孟松在內的重量級高手加入中國大陸微電子工業,就是為了縮短其晶片產業的學習曲線。[19]梁孟松加入中芯的消息一公佈,中芯股價於當日就高開了4.23%,[17]並於其後近一個月的時間內竟大漲逾20%。[21]而梁孟松與他的台籍團隊也不負眾望,中芯於他們加入後,技術就一路突飛猛進,在短短3年半時間內(2017年10月至2021年4月),就跨越式的完成了別國都須至少十好幾年以上,方能完成晶片製程5代10級(第23代28納米至第28代7納米)的升級換代。[9][22][23][24][25]
  • 2018年,在梁孟松與他的台籍團隊主導下,用了僅僅不到一年時間,將28納米製程良率翻倍提升至量產所需的8成以上,[16]並於同年第4季開始量產,中芯也成為繼英特爾[26]台積電[27]三星[28]SK海力士[29]美光[30]格芯[31]聯電[32]力晶(2013年8月獲美光-爾必達25納米存儲晶片技術轉讓授權)、[33]南亞科技(2017年量產20納米存儲晶片)、[34]意法半導體[35]瑞薩電子[36]鎧俠[37]恩智浦[38]之後,全球第14家掌握28納米製程的晶片廠。此舉意義重大,因現今全球共有五百多座已建成、在建、及規劃中的晶片廠中,能量產28納米或更先進的晶片不足一成;若以公司計算,更是只剩約4%,因28納米及更先進的製程只掌握在少數幾家公司中;且直至今日(2023年第4季),在中芯量產28納米晶片後,也只有上海華虹[39]長江存儲[40]長鑫存儲、[41]安森美[42]這區區4家晶片廠又量產了28納米晶片,其中安森美還是通過在2023年收購格芯第十廠才擁有了量產28納米晶片的能力。[42]而其他晶片廠諸如富士通英飛凌等,均只乃設計,而無生產能力,量產大部分則由台積電代工。[43][44]量產28納米晶片使中芯從一個不入流的晶片廠,一舉躋身於世界二流晶片廠,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重視。
  • 2019年5月24日(美國東部時間),經過公司董事會批准,中芯國際已經主動申請在紐交所退市。[45]
  • 2019年,在梁孟松與他的台籍團隊主導下,於正式開始後僅僅用了298天,就將14納米製程的良率從3%巨幅提升至95%以上,[16][22][46][47][48][15]並於同年第4季年開始量產,中芯也成為繼英特爾、[49]台積電、[16][50][22][51][52][15]三星、[16][50][22][51][52][15]SK海力士、[53]南亞科技(2016年獲美光14納米存儲晶片技術轉讓授權)、[54]美光、[54]格芯、[55]聯電、[56]之後,全球第9家量產14納米製程的晶片廠,同時也是迄今為止(2023年第4季),全球10家能量產14納米製程的晶片廠之一(安森美2023年通過收購格芯第十廠,也成了能量產14納米製程的晶片廠家)。[42]中芯因此於2019年為梁孟松一舉大幅加薪7成至年薪34萬美元以示獎勵。[46][47][48][12][24]

2020年代:

  • 2020年上半年,在梁孟松與他的台籍團隊主導下,於上一年第4季成功完成客戶導入後,[9][46][47][48][11][57][58][59]開始量產12納米晶片,中芯也成為繼英特爾、 台積電、[60]三星、SK海力士、美光、[61]格芯、[62]之後,和迄今為止(2023年第4季),全球第7家能量產12納米製程的晶片廠。
  • 2020年5月25日中芯授出946萬購股期權予周子學等8位董事,梁孟松與周子學獲得份數為最多,均為659,117股,[13][10][63]梁孟松所獲竟和董事長所獲相同,足見中芯對其之重視。[13][10]
  • 2020年10月,在梁孟松與他的台籍團隊主導下,以10納米製程為芯動科技所產的晶片流片和功能測試一次通過,之前以同樣製程為嘉楠科技供貨的一款挖礦晶片也流片成功,[65][22]並於底開始量產,中芯也成為繼英特爾 、[66]台積電、[67]三星、[68]之後,全球第4家能量產10納米製程的晶片廠;同時也是迄今為止(2023年第4季),世界上能量產10納米製程的6家晶片廠之一(SK海力士[69]和美光均於2021年跳過12納米,直接量產10納米存儲晶片[69])。
  • 2020年12月,蔣尚義回歸中芯任副董事長。由於梁孟松對自己未被及時告知蔣尚義回歸的消息感到不滿,梁孟松在董事會上提出辭職;[22][23][9][12][25]消息傳出後中芯A股早盤當天一度應聲大跌9%,市值蒸發近一成超過300億,並導致了即日其港股交易暫停;[9]為當時歷史上中芯股價最大單日跌幅,其跌幅竟遠超中芯遭美國制裁後當日約5%之應聲跌幅,[70][71]幾日後中芯於2020年12月31日晚公佈的最新董事名單正式證實了梁孟松仍任聯合行政總裁,[25][72]尚未離職;加之當日中芯獲得美國28納米及之前的製程關鍵供應許可證的利好傳聞,[72]中芯股價又於當日曾一度應聲漲回超10%。[72]這是歷史上中芯股價最為劇烈的波動之一。
  • 2021年2月5日中芯法人說明會以電話會議方式進行時,只有掌管成熟製程的聯合行政總裁趙海軍一人現身說明因受美國禁令影響,所訂購之設備於2021年下半年方能到位,所以中芯本年度只會謹慎擴產先進制程;[73][74]而梁孟松則一反過去必定列席之慣例,首次缺席。[73][74]消息曝光後中芯港股一度應聲大跌10.46%,其A股也下跌4.77%,[73][74]2021年3月31日,中芯發佈公告,再次確認梁孟松仍為公司執行董事、聯合行政總裁,並贈其一所價值約2250萬人民幣(折合美金約340多萬)的住房,他的年薪也翻了4倍多增至153萬美元;加之中芯營收和淨利潤也均增長,[46][47][48][12][24][25]中芯港股和A股於次日消息公開後就雙雙應聲上漲超過5%。[46][47][48][75][25]這是歷史上中芯股價又一次最為劇烈的波動之一。
  • 2021年4月,在梁孟松與他的台籍團隊主導下,開始量產7納米晶片,[76][77][78]中芯也成為繼台積電[79]和三星[80]之後,全球第3家能量產7納米製程的晶片廠;和迄今為止(2024年),世界上僅有的4家能大規模商業化量產7納米的晶片廠之一(英特爾於2023年第4季開始量產7納米晶片)。但為避免過於張揚而招致更多制裁,中芯量產7納米晶片後秘而不宣,直至1年多後,加拿大TechInsights公司於2022年7月,經逆向工程拆解分析中芯為加拿大比特幣挖礦公司MinerVa出貨的MV7挖礦晶片,發現其為7納米製程,從而證實了中芯已於1年多前量產7納米晶片。[76][77][78]這個發現可以證明中芯國際確有利用比特幣挖礦活動高峰期,為挖礦礦機業主生產ASIC礦機晶片,而研製了此工藝。[81]
  • 2023年9月3日,前述TechInsights公司收到Mate 60 Pro後,對其進行拆解分析後,發現中芯國際已量產了7納米N+2工藝,證實華為也應用了該製程;[82]1年多後也證實繼續用於Pura 70 Pro/Ultra。[83]

製造廠區

目前中芯國際在中國大陸有5個主要製造廠區、兩座合資廠區以及一座海外廠區。[84]

  • 上海廠區:總部所在地,位於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由兩座工廠組成,一座是提供0.35微米~90納米製程的200毫米晶圓廠,另一座是提供45/40納米製程~28納米製程的300毫米晶圓廠;
  • 北京廠區: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由兩座300毫米晶圓廠組成,提供130納米~28納米製程;
  • 天津廠區:位於天津西青經濟開發區,是一座提供0.35微米~90納米製程的200毫米晶圓廠;
  • 深圳廠區:位於深圳坪山區,目前有一座提供0.35微米~90納米製程的200毫米晶圓廠,目前仍在建造新廠房中;
Thumb
中芯深圳廠區
  • LFoundry廠區:位於意大利阿韋扎諾,目前是一座200毫米晶圓廠,經由收購LFoundry獲得。[85]
  • 紹興廠區:位於紹興市越城區皋埠街道,2018年上半年始建,[86]2021年7月大規模量產,至2022年第三季產量為每月7萬片,至2022年低已增至每月10萬片;[87]2022年1月開始二期工程擴建。紹興廠乃一200毫米成熟製程廠,主要提供微機電系統及相關晶片。[86]

除了以上製造廠區以外,另外兩座合資廠區負責製作晶圓生產使用的物料,一座是與日本凸版印刷合資成立的TSES(Toppan SMIC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一座是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長電科技以及高通多方合資成立的中芯長電半導體公司。

董事會

目前中芯國際董事分別為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張文義、CEO兼執行董事邱慈雲、本公司非執行董事陳山枝高永崗劉遵義及周杰,以及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川西剛陳立武。 自2016年12月20日起委任前台積電前共同執行長蔣尚義為公司的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88]

與台積電的訴訟案

中芯國際成立後不久就遇上了來自台積電的法律指控,指中芯國際的張汝京團隊竊取了台積電的智慧財產[89]第一輪訴訟階段於2005年以中芯國際賠付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予台積電完結。2006年開啟了第二輪訴訟階段,2009年9月9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開庭,[90]2009年11月4日陪審團最終認為中芯國際應對65個法律指控中的61個負法律責任。[91]不過該輪訴訟判決仍未裁定,最終中芯國際與台積電於2009年11月9日達成和解協議。

雙方和解的主要條款包括:雙方宣佈並賠付關於雙方的待決訴訟的索賠、終止此前中芯國際根據第一輪訴訟和解協議支付剩餘款項的義務(約四千萬美元)、中芯國際向台積電支付總額為兩億美元的賠款、中芯國際向台積電授予約8%的中芯國際已發行股本及授權書而令台積電擁有中芯國際約10%的所有權,其後台積電相繼賣出手中持股。[92][93]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