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11″N 121°25′57″E

Quick Facts 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 地址 ...
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
Thumb
地址 中國上海市零陵路453號(本部)
 中國上海市天鑰橋路1118號(南校區)
類型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創辦日期1901年
創始人盛宣懷
校長李嘯瑜[1]
教師人數特級教師、高級教師60餘人;區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20餘人;區中青年骨幹教師10餘人,碩士研究生20多人[2]
校訓勤儉敬信
學校網址http://www.nanmo.cn
Thumb
Close

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簡稱南模)是最早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新式學堂之一,創建於1901年,其前身是南洋公學(今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附屬小學,為中國「公立小學之始」。1927年前附屬於大學,1927年改為私立南洋模範中小學,1938年遷入天平路200號。2009年9月,搬遷至零陵路453號。

學校特色包括籃球、交響樂團、美育、環保、國防、社團等。現學校為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也是參加上海市六校聯考的上海市六所高中之一。

歷史

早期的南洋模範中學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上海南洋公學創立於上海,創辦者是清末辦理洋務新政的盛宣懷。他於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在上書朝廷的《籌集商捐開辦南洋公學折》說:[3][4]

依此計劃,南洋公學附屬小學於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陰曆二月初一成立,當時稱為「下院」(「上院」、「中院」分別相當於大學和中學)。最初為二個班共72人,據說來自孔子七十二賢[3] 南洋附小在當時是國人自辦小學中較早的一個。學校最初的課程仿效了西洋東洋而設,由於當時的校長林康侯沈叔逵去過日本留學考察,許多方面都模仿了日本。[3]

1927年,國民政府交通部下令停辦中小學,於是學校脫離大學獨立,改為私立南洋模範中小學,1938年遷入天平路200號。

1950年4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應學校高一學生請求,為學生壁報題字「青鋒」,意為「青年先鋒」。1956年改為公立並曾改名為七一中學,1958年恢復原先的名稱。1959年,學校被列為上海市重點中學。後根據國家的佈局調整,學校變為全日制高級中學。2001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為百年南模寄語「四個模範」。

南洋模範中學校史

校區

學校原有「天平」(本部)、「天鑰」(南校區)兩個校區,佔地總面積為37畝,校舍總面積近2.5萬平方米,綠地總面積近5千平方米。其中包括了較好的教育設施,有200米跑道的田徑場、文藝、體育、辦公綜合樓、設備較先進的網絡教室、實驗室、專用教室等。

2009年,學校本部遷往零陵路453號。佔地面積52畝,比原天平路校區擴大了一倍,加上原有的天鑰橋路校區的12畝,總計64畝。校園綠化率達到25%以上。[5]

本部(零陵路)

基本信息

校區建築

南洋模範中學零陵路校區共有5幢主要建築,並有2塊籃球場,1座足球場,1座地下停車庫及1座地下自行車庫。

  • 敬信樓

敬信樓為南模中學零陵路校區最主要的教學建築,樓內主要為教室,實驗室,教師辦公室及學生活動空間。本部高一,高二年級以及境外部高一,高二,高三年級的教室均坐落於敬信樓中。敬信樓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建築共有六層,西部建築共有五層,中間由連廊連接。敬信樓在東部建築配有一部小型電梯,僅供教師及工作人員使用;西部建築下設有地下自行車庫。

  • 紅樓

紅樓為學校行政樓,共三層,校領導及主要部門的辦公室都設在樓中,另外紅樓中還有規格不一的諸多會議室。

  • 同一樓

同一樓共5層,與零陵路校區其它建築不同,同一樓由原址的老建築改建而成。一層為教師餐廳,2至3層為學生餐廳,4層為美術室、音樂室等活動空間,5樓則暫未利用。

  • 叔逵樓

叔逵樓是零陵校區體量最大的建築,主層數為4層並有多處夾層。其擁有兩個半地下籃球場,其中一個配有看台等設施,並在此舉辦過多場市、區級籃球比賽。叔逵樓還建有一座能容納500~600人的音樂廳,並配有專業舞臺燈光音響設備。叔逵樓其它樓層空間設有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體操房、乒乓房等設施。

  • 勤儉樓

勤儉樓功能為住校學生宿舍,共5層,並配有1部電梯。學生宿舍男女分開,每間6人,房內配有空調,且在每一層公共區域都有衛生間、淋浴室以及冰箱和洗衣機。

南校區(天鑰橋路)

Thumb
南模中學天鑰橋路南校區

基本信息

天鑰橋路校區是南模中學的南校區,實際稱為「上海民辦南模中學」,供民辦初中及國際部學生使用

校區建築

有一棟教學樓,平面形狀類似於「凹」字;有一座室外足球場;跑道環繞着兩塊室外籃球場;教學樓內部有一個室內籃球場、乒乓球房、羽毛球廳(實為多功能廳,可用作大禮堂,有大屏幕、舞台及演講台,一般稱「315」,因其位於3樓第15間而得名)。

傳統

  • 辦學傳統:愛國榮校、勤儉求實、發展個性、健全人格,着眼於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
  • 校訓:勤、儉、敬、信。
  • 四個模範:求知的模範、生活的模範、愛國的模範、進取的模範
  • 校風(四實):學業紮實、生活樸實、工作踏實、身體結實。
  • 辦學特色:創設寬鬆環境,注重個性發展,踐行人格教育。
  • 教風:嚴慈、嚴明、嚴格、嚴謹。
  • 學風:求真、求實、求精、求新。

特色

籃球

Thumb
校內舉行的一年一度的南模杯籃球比賽

1923年,學校就得到過上海市中學生錦標賽冠軍。至今為止,學校已得到70多項上海市冠軍、5次取得全國籃球比賽冠軍,還培養出了原中國男籃隊長張大維、原中國女籃隊長朱錦雲等優秀運動員。[6]

交響樂團

學校交響樂團從1992年8月起成立,目前已有100多人。2006年,交響樂團赴維也納參加第三十五屆維也納國際音樂節管弦樂比賽,獲得金獎第一名。[6]

境外部

南洋模範中學境外部於2008年9月正式創建,共提供中文漢語系列和英文BC系列兩種課程:

  • OC漢語課程:主要招收高一、高二、高三港澳台學生及外國留學生, 課程採用中國教育部部編高中滬教版和人教版組合課程。施行小班化上課,每班不超過30人,由南模中學優秀教師中文授課,學生將參加港澳台聯合考試和中國大學自主舉辦的外國留學生招生考試。自2018年起不再招收新生(即2020屆為最後一屆)。
  • 加拿大BC課程:加拿大BC省(British Columbia不列顛哥倫比亞)海外高中課程項目學制三年,所有學生在BC省教育部註冊學籍。學生所接受的教育處於BC省教育部嚴格的質量監控體系之內。所有加拿大課程採用BC省教育部規定的原版教材並由加拿大校長負責BC課程的教學管理。所有課程由BC省教育部選派具有加拿大教師資質、富有經驗的優秀外籍教師全英語授課。參加BC課程的學生須統一參加加拿大BC省統考,由BC省教育部負責閱卷評分。學生畢業時經考核合格後,可獲得加拿大BC省教育部頒發的畢業證書,該文憑國際認可。畢業生憑藉高中文憑及學分可以直接申請就讀加拿大和英國、美國、澳洲等英語國家高等學校。[7]

歷任校長

學校至今已歷經11任校長,分別為:[8]

  • 吳敬恆(1901年)[3][4]
  • 陳懋治(1901年-1904年)
  • 林康侯(1904年-1911年)
  • 沈叔逵(1911年-1927年)
  • 沈同一(1927年-1966年)
  • 朱家澤(1978年-1979年)
  • 趙憲初(1979年-1984年)
  • 袁義沛(1989年-1990年)
  • 張茂昌(1990年-2000年)
  • 錢耀邦(2001年-2005年)
  • 高屹(2005年-2019年,自2019學年起擔任南校區上海民辦南模中學校長)[9]
  • 李嘯瑜(2019年至今)[1]

歷任校董(1927年-1949年)

1927年南洋大學附屬中小學獨立,成立私立南洋模範中小學。同年8月11日成立校董會,虞洽卿任董事長,錢永銘任副董事長。此後校董名單續有變動,據記載,到抗戰結束為止,共有43人曾任校董。抗戰結束後,由錢永銘任董事長,吳開先任副董事長。之後的其他校董因無書面資料已不可考。[10]

知名校友

一百年來,從學校畢業的近4萬名學生的足跡遍佈中國各地和海內外,其中有40餘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2]、大學校長、世界冠軍、駐外大使、軍隊將領、烈士(陳虞欽、方能濟、趙有國)、學生地下黨員(夏啟龍等130名)等。

其中知名校友包括:[10][13]

企業界

軍政界

科技界

文史經濟界

  • 胡立猷(1906屆):會計學家,原交通大學京校首席教授、渝校代理校長
  • 陳源(1910屆):文學家,原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中華民國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任代表
  • 朱東潤(1910屆):傳記文學家、文學史家,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開拓者,原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
  • 鄒韜奮(1913屆):中國知名記者、出版家
  • 杜定友(1914屆):圖書館學家,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 唐慶增(1917屆):經濟思想史家,交通大學校長唐文治之子
  • 費鞏(1918屆):浙江大學著名教授、浙大訓導長
  • 傅雷(1920年入讀):知名文學翻譯家
  • 吳達元(1925屆):語言學家、翻譯家,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教授
  • 張仲禮(1929年入讀):經濟學家,原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
  • 周聯華(1932年入讀):台灣知名神學家
  • 蘇紹智(1941屆):普林斯頓中國學社主席,原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研究所所長
  • 華嚴(1944屆):台灣知名作家,嚴復孫女,辜嚴倬雲之妹
  • 白先勇(1947年入讀):台灣作家,白崇禧之子
  • 夏禹龍(1946屆):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 袁先祿(1946屆):原《人民日報》海外版總編輯,曾任駐巴基斯坦、美國、香港首席記者
  • 厲以寧(1947屆):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 陳啟懋(1947屆):國際關係問題專家,原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 周爾鎏(1948屆):社會學教授,原北京大學副校長,周恩來之侄
  • 程懷澄(1948屆):原《星島日報》美西版總編輯
  • 陶本一:原山西師範大學校長、《語文報》創始人
  • 陳啟能(1952屆):歷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 趙遐秋(1953屆):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鳳凰衛視主持曾子墨之母
  • 周慧珺(1958屆):書法家,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張旭東(1982屆):文學批評家,政治理論家,杜克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師從Fedric Jameson, 紐約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東亞系系主任、北京大學教授

藝術體育界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