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站,原名「滬寧鐵路上海車站」,為一個不再辦理客運業務的車站。車站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天目東路寶山路口,為滬寧鐵路的起點站。因與滬杭鐵路上海站相區別,同時其位於當時上海市區的北側,因此簡稱北站。後一度改稱上海北站、上海總站。1950年至1987年間稱上海站。1987年12月28日上海新站建成後停用,原址改為上海客技站,因與新的上海站相區別,上海市民俗稱其為「老北站」。

Quick Facts 上海北火車站遺址, 靜安區文物保護單位 ...
上海北火車站遺址
Thumb
1908年,剛建成的上海站
靜安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 中國上海市靜安區天目東路100號[1]
認定時間2000年8月
Close

上海鐵路博物館也是按上海北站原滬寧鐵路局四層高的英式風格辦公樓於2002年依原比例80%在原址上建造[2]

歷史

Thumb
經過數月轟炸後的上海北站
Thumb
上海老北站及周圍衛星圖(1966年)
Thumb
北站目前已改建成客技站。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滬寧鐵路建成,上海站設立在建界路(今天目東路)、寶山路口。站屋為6間平房,4間作售票、電報、郵政、辦公等用,2間作候車室。宣統元年(1909年)六月,滬寧鐵路局在車站前建成一座4層高的辦公樓,面積1695平方米,作為上海站的標誌。

1916年12月,滬寧鐵路和滬杭鐵路接軌,滬寧鐵路上海站成為兩線總站,改名上海北站,滬杭鐵路上海站改名上海南站。北站曾經是滬寧鐵路、滬杭鐵路內環線(滬新線)及淞滬鐵路的交匯處。當年這裏近鄰租界,門前的界路(天目東路)是上海公共租界華界的分界線。

1932年一二八事變,上海北站的4層辦公樓房毀於戰火,次年修復部分樓層。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的八一三事變,北站再遭侵華日軍的持續轟炸而受嚴重破壞,在1937年至1945年間被日軍佔領的淪陷時期,車站改稱「上海驛」。

抗日戰爭後,車站進行修復和擴建,1947年4月,升級為上海鐵路總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車站在1950年3月,復名上海北站,8月1日正式改名為上海站,慣稱北站,隨後核定為特等站。1960年,上海站的大部分貨運轉移到上海東站(現上海站),上海站成為特等客運站,後於1961年全面停止貨運業務。

20世紀70至80年代,當時的老北站也是上海知名地標之一,站前一幢典雅的西式洋樓,是車站廣場的標誌性建築,一度成為手提包和滬產食品包裝盒上的流行圖案[3]

1984年,北站難以應付客流的急劇上升,上海市人民政府開始將上海東站改建成新上海站(新客站)。1987年12月28日,新客站建成開始使用,同時老北站正式關閉[4]。北站目前已改建成為上海鐵路客技站,又稱寶山路客技站,主要用作客車整備。至今仍然由上海鐵路局管理。

事件

  • 辛亥革命後不久,孫中山剛從國外回到上海,再轉乘火車到南京府,於督署站下車,至總統府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上海各路軍隊在上海站集結排列,各界人士到車站歡送孫中山,上海站內外雲集者多達萬人[5]
  • 1913年3月20日,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因領導國民黨在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中大勝,準備乘車回北京組織責任內閣,但在上海火車站(老北站)遇刺,3月22日在附近的滬寧鐵路醫院因傷身亡[6]
  • 1978年7月11日,來自山西省榆次市的李書平、申永明在上海車站廣場被民警截停帶至值班室審查後,李書平引爆行李包的手榴彈,導致其被炸身亡、3名民警及1名被押人士炸傷;申企圖引爆口袋內手榴彈時被制服。經查該兩人於1978年6月5日從榆次市工業局武裝部盜竊半自動步槍1支、衝鋒鎗1支、子彈400發及手榴彈10枚,又於7月5日前往上海前盜取榆次化纖廠會計室人民幣現金1000元[7]:1199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