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攝影,簡稱空拍(中國大陸作航拍,台灣作空拍),又稱空中攝影,是指從空中拍攝地球地貌,獲得俯視圖,此圖即為空拍圖。空拍的攝像機可以由攝影師控制,也可以自動拍攝或遠程控制。空拍所用的平台包括飛機直升機多軸飛行器熱氣球小型飛船火箭風箏降落傘等。為了讓空拍照片穩定,有的時候會使用如Spacecam等高級攝影設備,它利用三軸陀螺儀穩定功能,提供高品質的穩定畫面,甚至在長焦距鏡頭下也非常穩定。

空拍圖能夠清晰的表現地理形態,因此除了作為攝影藝術的一環之外,也被運用於軍事交通建設、水利工程生態研究、城市規劃等方面。2010年代之後,由於多軸遙控飛行器的普及,有不少業餘玩家進行空拍活動。

歷史

納達爾是首位實現空拍的攝影師和氣球駕駛者,他於1858年在法國巴黎上空拍攝。[1]空拍的軍事用途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飛行員得到了發展,新沙佩勒戰役是其中著名的戰役之一。

用途

挑戰

空中攝影的挑戰包括:

  • 透視矯正-空中拍攝的照片,往往採取某一定角度拍照。這意味着,角度不正確的照片將與附近的物體大於遠的物體。透視矯正扭曲的形象,以便在同等大小的物體的真實世界有同等大小的照片,見正射影像
  • 註冊-空中拍攝的照片通常映射到現實世界中的物體(例如街道、建築物等),航空照片可以轉換成一系列線的道路上載的照片。
  • 拼接-創建一個大面積的航空照片拼接這些照片,使他們形成一個單一的大型照片,此過程將創建「天衣無縫」的圖像。

著名的航空攝影師

  • Nadar (1820–1910) [2]
  • Eduard Spelterini英語Eduard Spelterini (1852–1931)
  • O. G. S. Crawford (1886–1957)
  • Walter Mittelholzer (1894–1937)
  • Ladislaus Almásy (1895–1951)
  • 亞恩·阿蒂斯-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1946)
  •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1900–1944)
  • Roger Henrard (1900–1975) [3]
  • Boris Carmi (1914–2002)
  • Roger Agache英語Roger Agache (* 1926) [4]
  • Georg Gerster (1928)
  • Irwin Scollar (1928)
  • Otto Braasch (1936)
  • Gerhard Launer (1949)
  • 喬治‧史坦梅茲英語George Steinmetz(1957)
  • 橫山松三郎日語横山松三郎:日本軍人,於1878年在日本首次使用氣球進行空中攝影。
  • 德川好敏日語徳川好敏:日本軍人,於1911年在日本首次使用飛機進行空中攝影)。
  • 齊柏林:導演,執導台灣首部空拍影像製作的電影《看見台灣》。
  • 陳敏明:辦有多場攝影展覽並出版多本空拍書籍。

圖集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