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种汽车变速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手動波箱(英語:Manual Transmission,縮寫:MT),簡稱手波,又稱棍波,中國大陸稱手動變速器或手動擋,台灣稱手排變速箱或手排,馬新則稱手動牙箱或手牙,是汽車變速系統中最基本的一種類型。其作用是改變傳動比,亦稱齒輪比,是引擎扭力被波箱齒輪放大的倍數,車輛靜止剛起步時,由於本身質量較大,需要較大牽引力驅動。根據槓桿原理,力矩用半徑最長的低速波大直徑齒輪把引擎扭力放大,協助車輛開始向前行駛。車輛開始行駛後,由於慣性將保持向前方移動,用較小的扭力即可讓車輛繼續向前行駛,所以改換入半徑較小齒輪比小,扭力放大倍數較小但旋轉轉速較快的小齒輪高速波,即可用較少的引擎轉速達到相同的車速來省油,或讓車速更快。齒輪比小於一的省油波稱為超比波(overdrive),密齒輪比是指各波段齒輪比落差小,代表各波扭力落差小,有利於車輛加速,並提供後波和空波。通常,駕駛人員通過踩離合器踏板和操縱換波桿可以在任何波段間進行選擇。也有少數手動波箱,如電單車波箱,某些賽車波箱,只允許順序轉波,這些波箱被稱為順序換波波箱。近年來隨着電子控制元件耐用度的改善,由電腦控制自動切換離合器自動轉波的自動手動波箱在歐洲車上也愈來愈普及,福士汽車與福特汽車則在市售車上提供更新一代的雙離合器自動手動波箱,波箱同時具有兩組離合器,每次轉波時自動切換到另一組未使用的離合器迅速嚙合,不需如傳統手動波箱得等唯一一組離合器分開後再重新嚙合,轉波速度更快,轉波震動也更小。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10月18日) |
「Manual Transmission」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手動變速器、手動擋 |
臺灣 | 手排變速箱、手排 |
港澳 | 手動波箱、手波、棍波 |
星馬 | 手動牙箱、手牙 |
傳動軸的佈置形式通常有兩軸式和三軸式兩種。通常後輪驅動的汽車會採用三軸式波箱,即輸入軸,輸出軸和中間軸。輸入軸前端接離合器與引擎相聯,輸出軸後端通過凸緣與萬向傳動裝置相聯[1]。
輸入軸與輸出軸置於同一條水平線上,中間軸則與它們平行佈置。動力通過齒輪從輸入軸傳至中間軸再傳至輸出軸。在許多波箱中輸入軸和輸出軸能接合在一起,因此動力不必經過中間軸,這時的波段稱為直接波。直接波通過單軸傳動,傳動比為1:1,具有最高的傳動效率。即使在不能提供直接波的波箱中,把輸入軸與輸出軸佈置在一條直線上也有利於降低工作時波箱所需承受的扭矩,。
為了因應停車或其它需要倒車的特殊需求,所設置的倒車波段,且僅有一個波段
一般來說,後波的齒輪比都會跟一波的差不多
在同步嚙合變速式中則有同步器的設置,可使兩個齒輪在接合前速度先達到一致,此種同步器在所有的手動排波汽車的波箱中都已使用
離合器是可以使引擎與波箱分開跟結合的一個機械部分,引擎與波箱結合的時候可以傳輸動力,卻沒辦法換波,所以換波前要先踩離合器把引擎與波箱分開,切換波段改變齒輪比後再放離合器讓引擎與波箱接合,繼續傳輸動力。
操縱機構是一根長長的桿子,裝有排波頭且標示著波段的位置,以一連串的連桿連接着波箱。
一般稱之為波棍、擋把(中國大陸)、排檔桿(臺灣)或牙柄(馬來西亞/新加坡)。
通常設置在中央扶手與中控台的中間位置(地面式排波),有部份車系將其設置在方向盤轉向柱上(機柱式排波)。
通常以1波為棍波車的起步波
1波後依車速或轉速升降波
當車速慢下來很多時又再加速要退至適當的波段
標示"R"的波段為後波,一般五速棍波車後波只需普通往「R」波段入,但少數車款例外,例如福士集團旗下系列的車(包括奧迪、斯柯達及西亞特)入後波時必須在空波向下按再往左上角入才能入波;寶馬集團旗下的車(包括迷你)要大力住左上才能入;福特車款為提起設置於波箱上的後波提鈕。
簡單來說,在前車輛前進引擎轉速高的時候升波,引擎轉速低的時候降波,但升波必須按照順序升波,降波則可以超過一個波段差,也叫越級降波。
轉速高低每台車不一樣。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