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夜總會是一種夜間娛樂活動場所。
是1920-1930年代歐美Nightclub的傳入中國時的譯名[1][2]。英語中Nightclub泛指各類夜生活娛樂場所,但在華語中由於時代變遷,上世紀末以後就以「夜店」作為Nightclub的譯名為多。夜總會通常專指某些特定型式的夜店[3][4]。
西式夜總會,又稱為卡巴萊(Cabaret),在歐美各地常見,起源於法國及德國等地。此類夜總會提供西式晚餐,跳舞或話劇等表演,表演項目多為西式歌舞表演,部份會由著名歌手或舞蹈團演出。一些西式夜總會的表演者是長駐演出,以吸引遊客等觀眾,另一些則由世界性的表演團體作巡迴性演出。
以前舞廳就是夜總會,是在舊上海興起的名詞,主要是給外國人和富商人晚上消遣的。電影《魔宮傳奇》便在開頭描述了這樣的場景。
中式夜總會,或稱中式酒樓夜總會,於20世紀中期的香港曾經甚為流行。中式夜總會從西式夜總會演變而成,提供中式晚飯或飲宴,部份設有舞池供顧客跳舞;而表演主要包括歌手演唱中西流行歌曲、或粵劇等演出,表演性質較為健康,適合成人及兒童欣賞。一些團體或商業機構的大型活動如周年晚宴等,早年亦常於中式夜總會舉行。在香港體育館等表演場地落成前,某些著名歌手如羅文及徐小鳳的演唱會亦有在中式夜總會舉行。
1970至1980年代的香港,是中式酒樓夜總會的高峰期,當時著名的包括尖沙咀海洋皇宮夜總會及海城大酒樓夜總會,以裝潢華麗作招徠。但其後因香港經濟環境轉變,加上酒店的飲宴業務競爭激烈,令傳統的中式酒樓夜總會難以生存而先後結業。
日式夜總會是由日本的高級夜總會演變而來,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香港經濟起飛時期曾經在香港甚為流行,其消費在當年,以至現在的消費指數而言,皆甚為驚人。日式夜總會與舞廳相似,設有舞池,以媽媽生作為領班,並由舞小姐陪伴客人跳舞喝酒耍樂。在全盛時期,日式夜總會也舉行各種不同種類的舞蹈及歌手演唱等表演。
1990年至1997年是日式夜總會的全盛期。1997年後,香港經濟經歷多年的調整期,加上製造業等商業活動及應酬相繼北移,及澳門博彩業的積極發展,標榜極高消費及豪華享受的日式夜總會逐漸在香港式微。部份著名夜總會遷往鄰近香港的澳門及廣東省繼續經營。而2000年代,類似形式的夜總會在廣東省深圳、東莞一帶亦甚為盛行。
1990年代香港的日式夜總會集中於尖沙咀東及灣仔,著名的包括中國城夜總會、大富豪夜總會、新杜老誌夜總會、東方夜總會、中國皇宮夜總會、富都夜總會、新花都夜總會等。
在上世紀60年代的台灣,由於經濟起飛,「夜總會」如雨後春筍般在社會上出現[11]。這個時代的夜總會多以提供樂團演奏及歌舞表演為主[12][13]。
「餐廳秀」在70至80年代紅極一時,以提供脫口秀為主搭配歌舞表演為主。相關活動場館有時也被稱為「夜總會」,即使在營業時間與娛樂型式上與"nightclub"已有較大差距。此類「夜總會」事實上才是是經歷那個年代的人認知的夜總會[14]。
另外,臺灣人稱之為酒店的娛樂場所有時也被稱為臺式夜總會 ,它綜合了歡唱坊(KTV)與日式夜總會,並有坐枱小姐(女公關)陪侍。在香港則稱為「卡拉OK夜總會」,新加坡亦稱為「KTV」。臺式夜總會與KTV相似,設有包廂,並提供伴唱設備,客人進入之後指定一位女公關,也可以指定數名女公關服務,消費期間,女公關會陪伴客人飲酒、猜拳、唱歌,並不見得每一個店家或女公關都可以接受性交易,但一般情況下如客人希望有性交易,必須將女公關帶出酒店進行。
由於夜總會具有人口密集與夜間經營的特性,所以當發生意外事故時,常導致死傷慘重。因此各地的政府,都會加強查核夜總會的消防與逃生的設施,以防萬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