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香港昔日一所裁判司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央裁判司署(英語:Central Magistracy)是香港昔日一所裁判司署,位於香港島中環亞畢諾道,屬於中區警署建築群之一,現為香港法定古蹟。
中央裁判司署前身建於1847年,至1913年拆卸重建,於1914年落成,翌年正式運作。建築風格呈現希臘復興式建築,其正立面建有混凝土建成的樑柱,而基座建有花崗岩護土牆。
裁判司署於1979年結役後,建築物曾經先後為最高法院、入境事務處、香港警務處所用。現時舊中央裁判司署被活化為「大館」的一部分。
中央裁判司署的第一代建築建於1847年。當時政府為節省押解時間,提高行政效率,故將中央裁判司署建於域多利監獄和舊中區警署附近[1]。第一代建築只有一個法庭,設計亦非常簡單。後來政府覺得建築物無法有效發揮其功用,結構亦不穩固,故計劃將其拆卸重建[2]。
1911年,工務司署展開興建新中央裁判司署的初步計劃[3]。1913年,該建築拆卸重建,新建築於1914年落成,1915年4月正式開庭[4]。1938年,中央裁判司署頂層進行加建工程,增設第三個法庭、裁判官辦公室、證人室和繳交罰款處,同時增設一個供少年犯使用的房間和等候室[5]。日治時期,中央裁判司署被日方用作民事法庭,至戰後被香港政府用作軍事法庭,審理日本戰犯。1964年起,中央裁判司署審理警察刑事偵緝處的案件[6]。廉政公署成立後,中央裁判司署亦審理貪污案件,包括1975年的葛柏案[7]。裁判司署於1979年遷出,建築物在1980年為最高法院所用[8]。1984年後,部分地方被入境事務處用作遣送離境分科的辦公室[9]。此外,大樓亦曾經為香港警務處所用作會所用途。域多利監獄於2006年結役後,舊中央裁判司署連同前域多利監獄、前舊中區警署建築群被活化成「大館」[10]。
現存的第二代中央裁判司署屬希臘復興式建築[11],由紅磚砌成[12]。其面向亞畢諾道的正立面建有六根高19呎、由混凝土建成的多立克式樑柱,帶出莊嚴肅穆的感覺,而屋頂則由鋼鐵桁架支撐[13]。正立面另建有希臘風格的帶狀回紋裝飾、拱門及券心石[14]。基座之護土牆由花崗岩砌築而成,地牢則設有拘留室[15]。
基座之護土牆由花崗岩砌築而成,亦建有供裁判司出入的正門,門上刻有英國都鐸王冠[15]。建築物內亦特別設有獨立通道及地下隧道,以便職員安全押解囚犯進出裁判司署[16]。
中央裁判司署地下設有兩個樓高兩層的法庭,供兩位裁判司審理全港案件。兩個法庭以遊廊貫通[17],南面法庭側牆設有三個圓拱門供聽審的市民出入,門前有一混凝土簷篷[18]。除此之外,地下亦建有兩間供裁判司使用的房間。一樓則建有律師專用房間[1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