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赫爾曼·科恩(德語:Hermann Cohen,1842年7月4日—1918年4月4日),德國猶太哲學家,新康德主義馬堡學派的創始人之一,通常被稱為「十九世紀最重要的猶太哲學家」。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11月7日) |
科恩出生於安哈爾特的科斯維希。他早年開始學習哲學,很快就以對康德的深刻理解而小有名氣。科恩曾就讀於德紹的大學預科、布雷斯勞猶太神學院、布雷斯勞大學、柏林大學和哈勒大學。 1873年,科恩成為馬堡大學哲學系的無薪講師,論文題目是《康德前批判文章中的系統觀念與批判觀念論的關係》( Die systematischen Begriffe in Kant's vorkritischen Schriften nach ihrem Verhältniss zum kritischen Idealismus)。 1875年科恩被選為馬堡大學副教授,次年升為正教授(參見「德國學術系統」)。
1902年11月在柏林首次舉行的「猶太教科學促進會」,科恩是創始人之一。
科恩編輯出版了弗里德里希·艾爾伯特·蘭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的最後哲學著作《邏輯學研究》(萊比錫,1877)。此外,科恩還編輯了蘭格的《唯物主義史與對其當前重要性的批判》,並寫了幾個版本的長篇引言和批判性補充。
科恩致力於解釋康德的經驗理論、倫理學基礎和美學基礎,並於1902年開始出版他自己的三卷系統哲學的重要著作:《邏輯學與純粹認識》(1902) 、《倫理學與純粹意志》(1904)、《美學與純粹感受》(1912)。計劃關於心理學的第四卷一直沒有寫成。
科恩還寫了一些關於猶太教的著作,包括一系列小冊子,如《安息日的文化歷史意義》(1881)、《關於猶太問題的坦白》(柏林,1880),以及文章「猶太人倫理問題」(《月刊》,xliii,1899,pp. 385-400,433-449)、 「上帝和人類觀念中的愛與正義」(《猶太歷史與文學年鑑》,III,1900,pp. 75–132)、「自律與自由」(《大衛·考夫曼紀念手冊》,1900)。
科恩最知名的猶太著作有:《起源於猶太教的理性宗教》(1919)[1]、《德國文化與猶太文化》、《塔木德中的博愛》以及《邁蒙尼德的倫理學思想》。《塔木德中的博愛》一文是根據馬堡皇家地方法院(3d ed., Marburg, 1888)的要求寫成的。科恩有關猶太思想的著作收錄在他的《猶太文集》(三卷本,布魯諾·施特勞斯,柏林,1924)中。 目前,科恩的學術著作正在進行新版匯編,由Helmut Holzhey,Hartwig Wiedebach等人負責編輯(Olms, Hildesheim 1977 ff.)。在這些猶太著作中,《理性與希望:赫爾曼·科恩猶太作品選集》已經被翻譯成英文( Eva Jospe, NY 1971)。
對於猶太復國主義及其建立猶太國家、「讓猶太人回到歷史」的宏大抱負,科恩曾直言不諱的反對。科恩認為,猶太教內在地具有一種歷史性,其精神和道德使命遠遠超越了猶太復國主義的民族主義目標。
儘管科恩對猶太復國主義抱有反對態度,特拉維夫還有一條「赫爾曼·科恩街」。
科恩去世後葬於柏林的Weißensee公墓。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