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坂宿 (東海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赤坂宿(日語:赤坂宿)是日本江戶時代驛道東海道沿線的宿場之一,是東海道五十三次中的第36個宿場,其位置相當於今日的愛知縣豐川市赤坂町。
簡介
在江戶時代赤坂宿與鄰近的御油宿和吉田宿同樣,因鄰近富饒的三河國因此商業繁榮,在全盛時期的1733年(享保18年)時宿內的旅籠甚至多達83間,並有許多飯盛女(私娼)活動。在這些旅籠中,創業於1649年(慶安2年)、原屋號「伊右門 鯉屋」(伊右ェ門鯉屋)的大橋屋,從創業之後一直持續營業超過360年,直到2015年3月15日結束,是東海道沿線所有宿場的旅籠中,唯一仍在進入21世紀之後保持營業的[1]。間口(面寬)9間、奧行(深度)23間的大橋屋縱使在17世紀當時也是規模較大的旅籠之一,現存的兩層樓建築是在1715年(正德6年)時所建,在歌川廣重描繪東海道沿途旅情的浮世繪作品《東海道五十三次》之中,代表赤坂宿的「赤阪 旅舍招婦圖」(旅舎招婦ノ図)即是以大橋屋的中庭作為藍本所創作[1][2]。大橋屋在結束營業後由第19代的傳人青木夫婦贈與豐川市,規劃在進行耐震補強之後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1][3]。
赤坂陣屋
由於位在三河國的天領(幕府的直轄領地)之內,1682年(天和2年)時在此處設置了陣屋以作為代官所(相當於地方首長的辦公所)使用。
在幕末、明治時代前期的1868年(慶應4年)時頒佈了政體書,訂定了中央政府與諸侯(大名)並存的地方行政制度「府藩縣三治體」。並將古代三河國核心所在的吉田(今日的豐橋市)地區由天領、旗本領等各方勢力分割盤據的情況整頓,而在吉田城下的悟真寺設置三河裁判所,並旋即改制為三河縣,以赤坂陣屋為三河縣的縣廳所在地。但因之後三河縣部分範圍被編入新成立的駿府藩與重原藩,導致縣面積大幅縮減,最後殘餘的地區被整併至隔鄰的伊那縣,短短只存在一年出頭的三河縣廢縣。
而作為行政中樞的赤坂陣屋,曾在1689年(元祿2年)遷移至今日赤坂保育園所在的神木屋敷,在經過約兩世紀的使用之後,因幕末時三河縣的規模削減,而於1869年改制為三河縣役所並遷回赤坂屋敷最早設立的位置[4]。跟隨三河縣廢縣與廢藩置縣的實施之後,赤坂陣屋也在1872年(明治5年)時拆除[4]。僅留有當時陣屋的主門(藥醫門)在1929年(昭和4年)時移築至鄰近的法雲寺[5][6]。
相關條目
- 赤坂宿 (中山道):位在中山道上的同名宿場。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