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美國體育用品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Nike(又譯作為耐克(中國大陸)或耐吉(台灣),官方的發音為/ˈnaɪki/,但在美國外的國家常被發音為/ˈnaɪk/[a])是一家美國的體育用品生產跨國公司。它的營業範圍包括足部穿着、服裝、設備、服裝配飾和服務的設計、開發、生產、全球化推銷和銷售。公司的總部位於奧勒岡州波特蘭都會區的比弗頓[4]。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運動鞋和運動服裝提供商,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運動用品生產商。2020經濟年(結束於2020年5月31日)里它的收入超額為374億美元。2020年它在全球有76700名僱員[5]。2020年僅Nike商標被估價為320億美元,使得它成為最有價值的體育商務商標[6]。2017年Nike商標的價值被估計為296億美元[7]。2018年按照周轉總額排列的財富美國500強最大的美國公司中Nike名列第89。
Nike, Inc. | |
---|---|
Nike, Inc. | |
![]() | |
公司類型 | 上市公司 |
股票代號 | NYSE:NKE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成分股 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 |
ISIN | US6541061031![]() |
成立 | 1964年1月25日 |
代表人物 | 菲爾·奈特(創辦人) Bill Bowermane(共同創辦人) 約翰·杜納霍(總裁兼執行長) |
總部 | ![]() 45.5093°N 122.8299°W |
標語口號 | Just Do It 出手即證明 |
業務範圍 | ![]() |
產業 | 各種體育用品及器材 |
產品 | 運動鞋、運動服裝、體育用品、體育器材 |
營業額 | ▲ US$253億 (FY 2013)[1] |
經營收入 | ▲ US$30.40億 (FY 2012)[2] |
淨收入 | ▲ US$51.22億 (FY 2023)[2] |
總資產 | ▲ US$154.65億 (FY 2012)[2] |
資產淨值 | ▲ US$103.81億 (FY 2012)[2] |
員工人數 | 83,700 (2023)[2] |
網站 | www |
1964年1月25日比爾·博威曼和菲爾·奈特合夥創辦藍帶體育公司[8],1971年5月30正式改名為Nike公司。公司的名稱源自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尼刻[9]。除Nike商標外公司還有Nike高爾夫、Nike專業、Nike+iPod、Nike Blazers、Air Force 1、Nike Dunk、Air Max、Foamposite、Nike滑板和Nike CR7[10]等商標。子公司包括飛人喬丹和匡威。從1995年到2008年Nike曾經擁有鮑爾冰球,此前曾經擁有科爾漢、茵寶和赫樂利國際[11]。品牌最為人熟悉的商標包括Just Do It及Swoosh標誌。除生產體育衣着和設備外Nike還有自己的商店,名為Nike城。
Nike資助全世界許多知名運動員和體育隊,2019年至2029年為美國職棒大聯盟所有球團的球衣球鞋贊助商[12],也是NBA、NFL的球衣贊助商。亦為世界許多個足球會及國家地區的足球隊提供球衣套件,包括車路士、巴黎聖日耳門、利物浦、巴塞隆拿、國際米蘭、巴西、中國大陸、法國、英格蘭、荷蘭、葡萄牙、香港和美國等。
歷史


Nike是由俄勒岡大學跑步運動員菲爾·奈特和他的教練比爾·包爾曼於1964年1月25日創辦的。最早的名字是藍帶體育。最初公司位於尤金,其業務是為日本的鬼冢虎(Onitsuka Tiger,現已合併入亞瑟士)跑鞋做零售。公司的大多數銷售是從奈特的汽車裏直接在跑道邊上達成的[8]。
據俄勒岡大學學生運動員和196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獲得者奧蒂斯·戴維斯說他的教練比爾·包爾曼給他製作了第一雙Nike跑鞋。這個說法與說第一雙Nike跑鞋是給菲爾·奈特做的衝突。戴維斯說:「我告訴湯姆·布羅考我是第一名。我不管那些億萬富翁們怎麼說。比爾·包爾曼做的第一雙鞋是給我的。沒人信我。事實上我不喜歡它們在我腳上的感覺。它們不提供支持,而且太緊。我看着包爾曼用窩夫烘烤模做的鞋,而且它們是給我做的。」[13]
在其營業第一年裏藍帶體育一共出售了1300雙鬼冢虎跑鞋,盈利8000美元[14]。1965年的銷售總額達2萬美元。1966年藍帶體育在聖莫尼卡開設了第一家零售店。1967年由於銷售量不斷提高,藍帶體育在美國向美國東海岸發展,在麻薩諸塞州韋爾斯利設店[15]。
1971年藍帶體育結束與鬼冢虎的生產商鬼冢株式會社的關係。藍帶體育計劃開售它自己的運動鞋,並更名為Nike。新品牌使用卡羅琳·戴維森新設計的Swoosh[16][17]。1971年6月18日這個新商標首次被Nike使用。1974年1月22日Nike在美國專利及商標局註冊這個商標。
1976年Nike公司聘請一西雅圖公司作為其第一個廣告代理商。次年,該公司為Nike生產了其第一批題為「永無止境」的品牌廣告。廣告中沒有顯示任何Nike產品[18]。到1980年Nike贏得美國運動員用鞋市場的50%,同年12月它首次公開募股[19]。
威登和甘迺迪是Nike最主要的廣告代理商,為Nike製作了許多印刷和電視廣告。該公司的創辦人之一丹·威登1988年為Nike的廣告運動提出了現在著名的口號Just Do It[20]。史密森尼學會把這個口號選入20世紀最好的5個廣告口號之一[21]。這批廣告1988年7月1日首次展示[22]。威登說這個口號的靈感來自於加里·吉爾摩被處決前的臨終遺言[23]。
1980年代裏Nike擴展其生產線來包容越來越多的體育項目和向世界各地擴展[24]。1990年Nike的總部遷到比弗頓8層樓的Nike全球總部[25]。同年在波特蘭市中心開始了第一座稱為Nike城的Nike零售店[26]。
2015年中菲爾·奈特宣佈他將在2016年辭去Nike總裁職[27][28]。2016年6月30日他正式退出所有職責[29]。馬克·帕克繼任。
2019年10月約翰·多納霍被宣佈為下任Nike總裁。他於2020年1月13日繼任馬克·帕克[30]。2019年11月Nike決定停止使用亞馬遜公司平台出售他們的產品,而是要加強於自己顧客之間的關係[31]。
2021年6月24日在一次電話會議中Nike總裁約翰·多納霍在回答關於與中國品牌競爭的問題中說「Nike是一個屬於中國、為中國服務的品牌」[32]。
在其歷史中Nike收購和出售了多個衣着和鞋襪公司。最早的收購是1988年收購足部穿着公司科爾漢[33]。隨後1994年收購鮑爾冰球[34]。2002年Nike從其創辦人鮑伯·赫利手中買下滑水衣着生產商赫利國際[35]。2003年Nike花3.09億美元收購運動鞋公司匡威[36]。2004年Nike收購斯達特衣着公司[37]。2007年又收購足球隊服製造商茵寶。
在2000年代裏Nike又開始重新專一它的營業[38]。2007年斯達特被出售[37]。2008年鮑爾冰球也被出售[34]。2012年Nike出售茵寶[39],2013年科爾漢[40]。到2020年Nike只有匡威一個子公司。
2021年2月Nike收購了一個位於紐約的電子銷售和計算機學習技術的專業公司[41]。
2013年Nike取代美國鋁業公司進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42]。
2013年12月19日Nike的季度盈利上升13%。原因是從當年4月開始全球訂貨的提高。12月到4月之間鞋和衣服的訂貨上升到104億美元。Nike的股票在交易中提高0.6%,上升到78.75美元。
2015年12月Nike宣佈將購回120億美元股票,以及把現有的股票以1分2。降價的股票從12月24日開始交易[43]。這是Nike公司歷史上第7次分股。
2018年6月Nike宣佈在當時正在進行的股票回購項目結束後將從2019年開始在此後4年中回購150億美元股票[44]。
2018財政年度Nike宣佈盈利19.33億美元,周轉363.97億美元,比上一財政年度提高6.0%。2018年10月Nike的股票在市場上以每份72美元交易,其市場價值被估計為1145億美元[45]。
2020年3月Nike報告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的商店關閉使得在中國的銷售量下降5%。這是6年來首次下降。與此同時在2020年第一季度里公司的網上銷售上升36%。而且Nike個人訓練應用程式在中觀的銷售量也提高80%[46]。
年 | 收入 百萬美元 |
淨收入 百萬美元 |
總資產 百萬美元 |
每份股票價格 美元 |
職員數 |
---|---|---|---|---|---|
2005 | 13,740 | 1,212 | 8,794 | 8.75 | 26,000 |
2006 | 14,955 | 1,392 | 9,870 | 9.01 | 28,000 |
2007 | 16,326 | 1,492 | 10,688 | 12.14 | 30,200 |
2008 | 18,627 | 1,883 | 12,443 | 13.05 | 32,500 |
2009 | 19,176 | 1,487 | 13,250 | 12.14 | 34,300 |
2010 | 19,014 | 1,907 | 14,419 | 16.80 | 34,400 |
2011 | 20,117 | 2,133 | 14,998 | 19.82 | 38,000 |
2012 | 23,331 | 2,211 | 15,465 | 23.39 | 44,000 |
2013 | 25,313 | 2,472 | 17,545 | 30.50 | 48,000 |
2014 | 27,799 | 2,693 | 18,594 | 38.56 | 56,500 |
2015 | 30,601 | 3,273 | 21,597 | 53.18 | 62,600 |
2016 | 32,376 | 3,760 | 21,379 | 54.80 | 70,700 |
2017 | 34,350 | 4,240 | 23,259 | 54.99 | 74,400 |
2018 | 36,397 | 1,933 | 22,536 | 72.63 | 73,100 |
2019 | 39,117 | 4,029 | 23,717 | 86.73 | 76,700 |
2020 | 37,403 | 2,539 | 31,342 | 106.46 | 75,400 |
2021 | 44,538 | 5,727 | 37,740 | 73,300 |
主要產品
總部
網球
贊助
爭議
環境記錄
營銷戰略
競爭對手
與俄勒岡大學的關係
社會運動
社群項目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