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尼汪角鴞(學名:Otus grucheti),是一種鴟鴞科角鴞屬的小型貓頭鷹,又名留尼汪貓頭鷹(Réunion owl)或留尼汪蜥蜴貓頭鷹(Réunion lizard owl),出沒於馬斯克林群島的留尼汪島,但沒有對任何存活個體有過記錄前便滅絕了;僅從聖吉爾萊班Autel洞穴(grotte de l'Autel)中採集的亞化石骨骼的研究中得知,與其同類群的生物都屬於角鴞屬,並大概率是紅角鴞譜系的下游。[2] 留尼汪島在25萬年前發生了一次劇烈的火山爆發,導致了許多物種的滅絕。留尼旺角鴞可能源自毛里裘斯角鴞譜系後續的再定殖;也有小概率從火山噴發中倖存[3]。
與毛里裘斯角鴞和羅德里格斯角鴞相比,留尼汪角鴞是該屬中最偏陸棲的物種,腿很長,翅膀有很明顯的縮短,飛行能力可能有所下降;尤其是它比毛里裘斯貓頭鷹小(但比羅德里格斯貓頭鷹稍大),但腿同樣較長[3]。其肢體骨骼與夏威夷Grallistrix屬的「高蹺貓頭鷹」有很高的相似性。[4]
其種加詞grucheti是為了紀念留尼汪島聖但尼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哈里·格呂謝(Harry Gruchet)而命名的,他因對島上已滅絕的動物群感興趣而聞名,並與菲利普·考夫曼( Philippe Kaufmant)同樣有意在Ermitage沼澤(marais de l'Ermitage)中尋找化石遺蹟。[4]
滅絕
由於並未有任何同時代報告提及留尼汪角鴞,可能是過於隱秘[5],也可能是比同類更早滅絕。尤其是迪布瓦於1671—72年製作的當地動物群清單中,並沒有其身影。當時,唯一引入的掠食者是家豬[6]:83。從當地的生態推斷,該鳥類的飛行能力足以用來躲避豬,且引入島上的豬主要以陸龜為食[6]:84。所以留尼汪角鴞很可能是由於18世紀留尼汪島上的森林砍伐現象加劇,最終逐漸消亡。[7]:224-225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