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酶(英語:Laccase)(EC 1.10.3.2)是存在於植物、真菌和細菌中以中心金屬為活性的多銅氧化酶英語Multicopper oxidase。 漆酶氧化多種底物,進行單電子氧化,從而導致交叉連結。 例如,漆酶通過促進單木質素英語Monolignols天然酚英語Naturally occurring phenols家族的氧化偶聯,在木質素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作用。[1]其他漆酶,如真菌"平菇"產生的漆酶,在降解木質素方面發揮作用,因此可歸類為木質素修飾酶英語Lignin-modifying enzyme[2]真菌產生的其他漆酶可促進黑色素的生物合成。[3]漆酶可催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環狀裂解。1883年,吉田彥六郎首先對漆酶進行了研究,[4]隨後法國生物化學家加布里埃爾•伯特蘭德英語Gabriel Bertrand在1894年對其進行了研究。[5]漆樹的樹液中,它有助於形成,因此被稱為漆酶。

Quick Facts 漆酶, 命名 ...
漆酶
識別碼
EC編號 1.10.3.2
CAS號 80498-15-3
數據庫
IntEnz IntEnz瀏覽
BRENDA英語BRENDA BRENDA入口
ExPASy英語ExPASy NiceZyme瀏覽
KEGG KEGG入口
MetaCyc英語MetaCyc 代謝路徑
PRIAM英語PRIAM_enzyme-specific_profiles 概述
PDB RCSB PDB PDBj PDBe PDBsum
基因本體 AmiGO / EGO
Close

活性位置

Thumb
許多漆酶中都存在三個銅位點;請注意,每個銅中心都與組氨酸咪唑側鏈結合在一起(顏色代碼:為棕色,為藍色)

該酶活性位點由四個銅中心組成,其結構分為 I 型、II 型和 III 型。 三銅集合體包含 II 型和 III 型銅(見圖)。 正是這個中心結合了氧氣並將其還原成水。 每一對銅(I,II)都能提供這種轉換所需的一個電子。 I 型銅不與氧氣結合,而只是作為一個電子轉移位點。 I 型銅中心由一個銅原子組成,該銅原子至少與兩個組氨酸殘基和一個半胱氨酸殘基連接,但在某些植物和細菌產生的漆酶中,I 型銅中心還含有一個蛋氨酸配體。 III 型銅中心由兩個銅原子組成,每個銅原子上都有三個組氨酸配體,並通過一個羥聯相互連接。 最後一個銅中心是 II 型銅中心,它有兩個組氨酸配體和一個羥基配體。 II 型銅中心與 III 型銅中心共同構成三銅集合體,氧氣還原反應就發生在這裏。[6] III 型銅可被 (II)取代,從而導致漆酶活性下降。 [1]氰化物會清除酶中的所有銅,已證明不可能再嵌入 I 型和 II 型銅。 不過,III 型銅可以重新嵌入酶中。 其他多種陰離子也會抑制漆酶。[7]

漆酶在低過電位時會影響氧還原反應英語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這種酶已被研究用作酶生物燃料電池酶生物燃料電池英語Enzymatic biofuel cell的陰極。 [8]它們可以與電子介質配對,以促進電子轉移到固體電極線上。 漆酶是少數幾種商業化的氧化還原酶用作工業催化劑。[9]

生物技術

漆酶降解各種芳香聚合物的能力促使人們對其在生物修復和其他工業應用方面的潛力進行研究。 漆酶已被應用於葡萄酒生產[10]和食品工業。[11] 利用真菌和細菌的漆酶降解新出現的污染物英語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的研究也已開展。[12] [13] 研究表明,漆酶可用於催化大量芳香化合物的降解和解毒,[14]包括偶氮染料[15][16]酚甲烷[17]藥物[18] 其根部分泌這種物質的轉基因植物也可以同樣的方式使用。[19][2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