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浮在咸水上的地下水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水文學中,所謂的淡水透鏡體(freshwater lens),或所謂的蓋本-赫茲堡透鏡體(Ghyben-Herzberg lens),指的是浮在密度較高的鹹水上的淡水地下水。這樣的水體通常可見於小型珊瑚礁島或石灰岩島上。這樣的含水層通常可透過從頂層土壤入滲、向下滲流到飽和層的雨水獲得補充,而透鏡體的補充率可透過以下公式得出:
在其中,指的是以公尺表示的補充率,是以公尺表示的降水量;而則是以公尺表示的蒸散量。在補充率高的狀況下,透鏡體的水頭較厚,而一個較厚的透鏡體在乾季中可維持自身存在;此外,較低的降雨量或較高的蒸散量,會減少水頭厚度,進而產生較薄的透鏡體。[1]
一個估計透鏡體厚度的代數模型,由Bailey等人於2008年藉由地下水模擬得出。這等式將透鏡體厚度與島嶼幾何形狀、地質結構、補充率等地質跟氣候因素做出連結。[1]以下為該等式:
其中為透鏡體最大深度、為年補充率(單位為公尺)、與為由島嶼寬度決定的參數、為Thurber不連續面(上層含水層與下層含水層的分界)的深度、為上層含水層的水力傳導度、為礁板塊限制參數,而則為一個取決於長期降水模式的時間參數,其取決於區域、天氣模式等各種因素。
許多環礁及與圓形小島的淡水透鏡體,其形態可以巴敦·蓋本-赫茲堡透鏡體(Badon Ghyben-Herzberg lens)描述。[2]而其關係式由以下公式給出:
其中為透鏡體在海平面下的深度、為淡水含水層密度、為鹹水密度,而則為透鏡體在海平面上的厚度。
淡水透鏡體的補充,仰賴其地下水含水層所得到的降雨量,且其厚度在乾旱或者豪雨後可出現劇烈變化。美國地質調查局在1997/1998年馬紹爾群島乾旱後做出的一篇報告指出,當地透鏡體的厚度在乾旱後顯著減小。[3]在水庫因集水區連續數月的降雨不足而枯竭後,島民抽取地下水的量增加,在乾旱期間,島民的飲用水有90%來自地下水。
為了測量含水層的水枯竭的狀況,人們在11處地方鑿了36口監測用並組成一個網絡井。在1998年乾旱結束時,在一些水井中量得的淡水透鏡體的最大厚度大約為45英尺,而在其中一口井中測到的最小厚度為十八英尺。在之後的雨季中,一些透鏡體的厚度增量達到八英尺,這表示說在環礁跟小島上,淡水透鏡體會因地下水抽取跟降雨補充而快速發生改變。
許多有淡水透鏡體的環礁,其海拔只有數公尺高,而這使得這些島嶼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然而,可以認為,對這些小島更具壓力的問題是海水倒灌對淡水含水層的侵擾。由於越來越多的飲用水鹽度增加之故,這些小島的島民的水資源可能會大幅減少,而較小的島嶼在海水倒灌方面,有遠遠更大的風險,而這是因為淡水透鏡體厚度與島嶼大小間呈現非線性關係之故。[4]
海平面上升40公分就足以對淡水透鏡體的形狀及厚度造成劇烈影響,在這種狀況下,淡水透鏡體體積減幅可達50%,且這會導致汽水區的生成。在透鏡體的厚度因乾旱或海水倒灌而縮減時,鹹水水舌會出現在淡水含水層底下,而即使有一整年的地下水補充,鹹水水舌也未必會完全消失。海平面上升會因暴風湧浪生成的瀉湖增加之故,而對淡水透鏡體導致長久且可能無法修補的傷害,而這會使得很多島嶼因為失去飲用水資源之故而變得不宜居住。[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