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療育(英語: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Early intervention),又稱早期干預早期介入,指對小年齡的,發展偏離正常和可能偏離正常的兒童所採用的一種特殊教育手段,以便使這部分兒童所提高並獲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能。

定義

學術界對其定義有爭議,其中觀點主要有如下幾種:

  • 早期療育是對小年齡的,發展偏離正常和可能偏離正常的兒童所採用的一種特殊教育練手段,以便使這部分兒童的智力(或能力)有所提高並獲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能。」[1]
  • 在特殊教育領域,早期療育主要指為學齡前的有各種障礙的兒童所提供的治療和教育服務。通過幫助學齡前兒童在社會、情緒、身體和認知方面的充分發展,使其能進入正常的教育系統或儘可能少地接受特殊教育。[2]
  • 早期療育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對5-6歲以前幼兒所採取的預防、鑑別、治療和教育、訓練措施的總稱,它用於發展偏離正常和可能偏離正常的幼兒。[3]
  • 早期療育是針對各類嬰幼兒的一系列刺激和訓練活動。 [4]

理論依據

健康與疾病的發育起源學說描述了生命早期(孕期和胎兒期,嬰兒期,幼兒期)的環境變化將影響生命後期的健康和疾病風險。而對於在圍產期因各種不良因素而導致的高危兒,出生後可通過系統管理和科學早期療育,促進其損傷的恢復並提高其生活技能。在高危兒的多臟器損傷中,神經系統損傷尤為顯著和嚴重。國內外研究表明,新生兒出生後腦和神經系統依然在發育,處於逐步成熟的過程中。人出生時的腦重量為370克;6個月時為出生時的2倍,占成人腦重的50%;1歲時接近成人腦重的60%,第二年末腦重約為出生時的三倍,約佔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腦重已接近成人。初生時大腦皮質薄,神經髓鞘未完全形成,具有很大的代償和功能重組能力[5] ]。出生早期腦損傷所致的運動發育障礙等疾病尚處於初級階段,而此時神經系統又具有可塑性,表現為可變更性和代償性,這些特性使得受損腦細胞修復成為可能,因而早期療育可以通過腦細胞的可塑性,促進受損傷大腦的恢復,達到防殘的目的[6]。神經系統和腦發育的特點說明,3歲前是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最好的療育是從新生兒期開始[7]

療育對象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受早期療育的特殊兒童包括:智力障礙聽力障礙視力障礙自閉症運動障礙腦性癱瘓多重障礙的嬰幼兒。另外也有對低體重兒、早產兒以及高危兒的早期療育。

療育內容及措施

智力障礙兒童的早期療育

對智力障礙兒童的療育,主要從五大領域着手: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適應性(或認知能力)和個人與社會行為(包括生活自理)。用於測查和評估智力障礙兒童訓練效果的診斷量表幾乎相同,在我國研究者應用到的種類有:格塞爾兒童發育量表;中國韋氏幼兒量表;幼兒適應技能評定量表;可用於1-3歲兒童智力發育篩查的象徵性遊戲量表;貝利嬰幼兒發展量表等。

聽力障礙兒童的早期療育

聽力訓練的主要內容可分為:感知聲音的有無、感受聲音的差異、辨聽語音語調、理解聲音意義等。語言訓練主要包括發音練習、詞彙及句子意義理解、通過複述句子或故事學會正確表達等。在訓練過程中,教育人員可以使用多種輔助設備和教學軟件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的聽力訓練可以在聾兒康復中心或醫院進行,但大部分研究者都強調在家庭的真實情景中由家長對幼兒進行康復訓練。早期發現聽力障礙兒童的方法和技術很多,目前國內主要應用的診斷技術有:嬰幼兒簡易測聽,即在嬰兒耳邊突然發出聲響,觀察嬰兒是否有眼瞼反射、摩羅反射等;腦幹誘發電位聽力測試(ABR),是一種電反應測聽,可用於新生兒;耳聲發射(OAE),也是藉助電子儀器測查兒童的聽力狀況。嬰幼兒一旦被發現有聽力障礙,那麼需要及時佩戴助聽器或電子耳蝸,同時需要進行聽力訓練和語言訓練。[8] [9] [10]

視力障礙兒童的早期療育

對視力障礙兒童的早期療育的內容主要包括:運動技能訓練、感知覺訓練、語言訓練、面部表情和常用姿態訓練、生活自理訓練,還有一項特殊的訓練為定向行走能力訓練,即幫助視力障礙兒童學會辨別方向和獨立行走。對學齡前兒童的視力測試,可以使用《兒童圖形視力表》,但對2歲以下嬰幼兒,一般僅能根據其視覺發育的規律,對其視覺行為進行觀察,從而作出粗略的估計。另外,還可以使用STYCAR字母匹配的視力測驗卡片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測試。另外,通過實物測查,比如要求兒童辨認乒乓球硬幣也是一項常見的技術。

療育效果及意義

多中心研究結果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29家醫院中觀察2680例早產兒,對照組在1歲時腦癱發生率35.5‰(46/1294),治療組1歲時為9.4‰(13/1390)。[11]中華人民共和國每年新生兒出生2000萬,150萬早產兒,每年有4.5萬腦癱兒發生。早期療育可避免2/3以上早產兒發生腦癱,每年可減少3萬腦癱兒。

一項對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進行的隨機對照研究發現,那些在出生後三年內接受系統療育的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發生智力殘疾的比例顯著低於對照組。8 歲時,在治療組兒童的認知和學術成就水平與正常兒童沒有差別,學習成績顯著好於對照組。對早期療育的長期隨訪研究證實:治療組早期接受系統管理和科學療育,其後期智力、閱讀等分數顯著高於對照組,隨訪到21歲發現,治療組更多的完成大學學業。 [12]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